1、引起頭痛
頭皮是神經最為豐富的地區之壹,與大腦最近,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用冷水洗頭會令頭皮驟然收縮,神經猛然受到冷刺激,會作出應激反應引起頭痛
2、易致感冒
頭皮的溫度相對外界比較高,特別是夏季大汗淋漓的時候,頭皮毛囊都是張開的,突然用冷水淋上去,毛孔收縮,寒氣入侵,很容易引起感冒。
3、造成頭皮血管功能異常
頭皮的溫度較高,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如果用冷水沖洗,冷刺激會強制收縮血管,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的異常,從而誘發頭暈、眼發黑和嘔吐的現象,嚴重的還可能引起顱內出血。
4、洗不幹凈
溫水能擴張汗孔開放,促進代謝廢物排泄,而且溶解油汙的能力比冷水強,洗的更幹凈。冷水則會讓汗孔收縮,影響洗發水溶解代謝物。
5、用多少度的水溫洗頭好
用37°C-39°C水溫洗最好。洗頭發水溫太多不利於頭皮健康,容易引起感冒和頭痛,但是用溫度太高的水洗,也容易燙傷頭皮,導致頭皮抵抗力下降,還會損傷發質,使之變得脆弱易斷。壹般是建議用37°C-39°C水溫洗最好。
6、洗頭須知
1、洗頭最佳的時間是晚上9點
因為晚上10點到淩晨2點是頭皮細胞的再生期和活躍期,在這之前清洗頭皮可以促進頭皮細胞再生。其實從下午1點到晚上10點都比較適合洗頭,最不適合洗頭的是10點之後到上午這段時間,都是頭皮松弛和休整期,不適合過度刺激。
2、頭發吹幹再睡覺
濕著頭發睡覺的危害很多,比如容易著涼感冒、毛鱗片容易受損、掉發增多、發質變差等等。睡覺之前壹定要確保頭發9成幹以上,這樣可以減少毛鱗片受損,讓頭發長期柔順。
3、不要梳濕頭發
剛洗完頭發,毛鱗片還處於張開狀態,這個時候如果梳頭發次數過多,會造成明顯的毛鱗片受損,頭發幹燥之後會變得很毛躁。
4、不要用指甲抓頭皮
洗頭過程中不要用指甲抓頭皮,雖然這樣很爽,但是可能會對頭皮造成傷害,正確的做法是用指肚輕柔按壓頭皮。
5、不要直接把洗發水倒在頭上
洗發水必須先倒在手心裏,揉搓均勻之後再清洗頭發。如果直接把洗頭發倒在頭皮上很容易造成化學殘留,而且清潔效果也不理想(不利於起泡沫)。
6、水溫40度左右
涼水洗頭是最刺激頭皮的,可能導致脫發!太熱的水洗頭也會傷害毛囊,最佳的水溫是在40度左右,感覺到比體溫稍熱即可。
7、洗頭次數少壹些更好
如果頭發本身不算油膩就不要每天都洗頭了,因為洗頭會導致毛鱗片張開,毛鱗片從張開到閉合,這個過程難免有壹些損耗,所以天天洗頭不利於發質更好。但是有些人頭發出油厲害,那麽可以每天洗壹次頭,因為保持清潔比毛鱗片的損耗重要多了。
8、洗頭時頭要稍微低壹點
用淋浴洗頭時,很多人站得筆直洗,這樣的話水流的沖擊力可能導致頭頂脫發比其他地方更多,所以更好的方法是頭要低到心臟水平位置,這樣可以減輕頭發受到的沖擊力,還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
9、不含矽油的洗發水
如果頭發感覺油膩、厚重,總也洗不幹凈,可以考慮用不含矽的洗發水,這類洗發水清潔能力比較強,洗完後比較清爽。
10、洗頭後壹定先擦幹
很多人洗完頭都是等頭發自然幹,這樣其實不好。人在洗完頭發時,頭發的毛鱗片是張開的,張開就意味著脆弱,壹些塵埃、細菌、臟東西都會趁虛而入。所以洗完頭之後,最好先用毛巾擦至6、7成幹,促進毛鱗片閉合,這樣更有利於減少頻繁洗發水對頭發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