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蠔油和大豆油壹樣嗎?

蠔油和大豆油壹樣嗎?

蠔油是由牡蠣(牡蠣)和鹽水制成的調味品,被稱為“海底牛奶”。可以用來提神、涼拌、炒菜,在中國和菲律賓都很常用。

蠔油壹般加味精,也有蘑菇做的素蠔油。

蠔油不是油,是蠔油加工時煮剩下的湯。這個湯過濾濃縮後就是蠔油。它是壹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調味品。

牡蠣,又名牡蠣。它是壹種貝類,形狀像貽貝。牡蠣在廣東叫生蠔,在福建叫生蠔。浙江叫牡蠣黃,北方叫牡蠣。牡蠣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以鮮食、加工、曬幹,也可以做成罐頭、蠔油、牡蠣粉等。產於我國北方沿海和廣東,包括人工養殖和自然生長。北方產量小,廣東產量大。生產季節通常從12月到次年3月。

營養成分(以100g可食用部分為基準)北方牡蠣:水80g蛋白質11.3g脂肪2.3g碳水化合物4.3g鈣118mg磷178mg鐵3.5mg維生素A133國際單位硫胺素0。

福建牡蠣:水80g蛋白質4.8g脂肪2.8g碳水化合物10.7g鈣165mg磷11mg鐵1.0mg維生素A1500 IU核黃素0.19mg。

食用方法及保存方法:燉肉、燉雞、燒雞、鴨、魚等食物時,加入蠔油提味,更加鮮美。它們的蛋白質中含有纈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營養價值也很高。

營養分析

1.蠔油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可以用來補充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包括鋅,是缺鋅人群的首選;

2.蠔油中的氨基酸多達22種,各種氨基酸含量協調平衡。其中谷氨酸的含量占總量的壹半,用核酸* * *,構成了蠔油的主體。兩者含量越高,蠔油味道越鮮美。

3.蠔油富含牛磺酸,具有防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多種保健功能。

相關人口

壹般人群都可以食用,尤其是缺鋅人群和生長發育中的兒童。

生產指令

壹般用作調味材料,有特殊的鮮度,但切忌高溫蒸煮,否則會失去獨特的風味,失去營養成分。

大豆油

大豆油概述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油。

大豆毛油的顏色因大豆種皮和大豆的品種而異。壹般淺黃、微綠、深褐色等。精煉大豆油呈淡黃色。

大豆油的物理化學常數:

相對密度(d20℃4℃) 0.9150-0.9375。

折射率(N20℃d)1.4735-1.4775

粘度(E020℃)約為8.5。

冰點(℃)-18 ~-15

碘值(克碘/100克油)120-137。

皂化值(mgKOH/g油)188-195。

總脂肪酸含量(%) 94.96

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約為290。

大豆油的成分

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

組分含量(%)組分含量(%)

棕櫚酸6-8油酸25-36

硬脂酸3-5亞油酸52-65

花生酸0.4-0.1亞麻酸2.0-3.0

大豆油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孩子缺乏亞油酸,皮膚變得幹燥,鱗片變厚,發育生長緩慢;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引起白內障和心腦血管疾病。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煉後可以去除,但儲存過程中有回味的傾向。豆腥味是亞麻酸和亞麻酸造成的。大豆油的“余味”現象可以通過盡量降低亞麻酸含量,避免選擇性氫化形成亞麻酸來基本消除。

精煉大豆油存放時間長了,顏色會由淺變深。這種現象被稱為“顏色恢復”。大豆油的顏色恢復比其他油脂更明顯,油脂自動氧化導致的復雜變化可能是基本原因。這種現象可以通過降低原料的水分含量來防止,這種方法應用廣泛,基本解決了大豆油的顏色問題。

大豆油的保存方法

大豆油除了脂肪,在加工過程中還帶入了壹些非油脂物質。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0.7%-0.8%的甾醇以及少量的蛋白質和麥胚酚,容易引起酸敗。所以大豆油不經過水化去除雜質不宜長時間存放。另外,精煉大豆油在長期存放過程中顏色會逐漸由淺變深,可能與油脂的自動氧化有關。因此,當大豆油的顏色變深時,就不適合長期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