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碗中有壹碗最傳統的“核桃肉”。這碗吃得不是核桃的肉,而是把豬肉的形狀,做成核桃那般去吃
高平是農耕文明的發源之地,也是先祖馴服“六畜”之地。這裏地處太行山腹地,群山環抱,古時野豬成群。這些野豬被人類馴化為家豬,專門食用。
核桃肉選自野豬與山豬雜交後的高平土豬,肉質鮮嫩香醇、野味濃郁、營養豐富,含有17 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此碗核桃肉,要選取豬的前腿肉,這就保證了味道的上乘,自然屬於十大碗中排名前茅的美食。
做法:取高平豬前腿之精瘦肉,切成核桃仁大小的塊,倒入少許醬油浸泡片刻。然後放入焙幹的花椒末、大料末攪拌(也可選擇十三香或者花椒大料粉)。
另取碗,打兩個雞蛋,將蛋清撇開,蛋黃倒入肉中攪拌,然後放入適量的澱粉繼續拌,加鹽去腥。
上油鍋。大火。肉炸至微黃。漏勺取出,晾幹。油鍋再次升溫後,肉塊放入油鍋再炸。經過兩遍油炸的核桃肉,呈金黃色,看上去像壹個個核桃仁。嘗壹口,外焦裏嫩。香酥哇。肉,此時可吃了。外地有這種吃法,叫“炸肉片”。
但要做高平核桃肉,還需兩道程序——壹蒸二燴。蒸,將炸好的核桃肉註入水,放蔥段、姜片、蒜瓣,入籠鍋裏大火蒸。燴、蒸過後的肉塊,放入雞架骨頭湯裏燴,加油炸豆腐片、雞蛋餅、黑木耳,撒青蒜苗。當然,加入少許香油陳醋和醬油勾芡。
做完這些,廚子會舀壹點湯倒入碗中,讓端盤子的小夥子嘗壹口,問問味道怎樣,鹹淡是否合適?得到肯定後,端盤裏的四個碗就被盛滿四碗,供四桌客人分享。
端盤的小夥子吆喝著饞嘴的小孩子們閃開,將誘人的核桃肉端到翹首以盼的食客面前。男人們會心壹笑,舉起酒杯,先喝壹杯汾酒,然後才舀壹勺核桃肉送到嘴裏,嚼吧幾下,下肚。說壹句:“舒服哇!”。
水白肉
此碗是核桃肉的“連襟”。取材與核桃肉完全相反。傳統水白肉選的是全肥肉,核桃肉要的是精瘦肉。核桃肉要豬前腿肉,水白肉取豬後腿肉。
豬先生的前後腿,在味道上究竟有什麽區別?以至於做高平十大碗竟然有這般精細的分工?個中緣由到底是怎樣的?現在誰也無法說清了。遇到這些提問,許多廚子只淡淡地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我們只管聽就是了。
至於為什麽這樣取材,我們也不傷腦筋了。就按照祖上傳下來的方子去做水白肉吧。
主料:豬後腿白肉200 克。
輔料:青菜、木耳少許。
制作方法:
(1)肉切片,加蛋清兩個、蒜末、姜末、鹽、小粉(可用澱粉代替),花椒水攪拌,腌制片刻。
(2)清水燒開,將肉入鍋大火焯至八分熟。
(3)炒鍋內放雞湯加清水燒開,放少許蔥絲、蒜絲、木耳、雞蛋餅,放入水白肉燒開,放入青菜、陳醋,然後勾芡,淋點香油起鍋。
需要說明的是,20 世紀90 年代末,“減肥風”壓倒壹切的態勢下,水白肉改為選取瘦肉。食客反映選材變更後,風味大不如前。
有的廚子用“夾渣肉”代替水白肉。夾渣肉是把肉夾在豆腐裏做成的,豬肉的量減少了,豆制品多了,這壹點受到了瘦身人士的推崇。但此工藝制作復雜,不適合流水酒席。後這道菜又被改為“小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