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播種大蒜最適宜的時間是在越冬前使植株長到5-6片葉子。這個時候植物的抗寒能力最強,在寒冷的冬天不會凍死,這就為植物的順利春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通常在9月中下旬播種。9月長江流域天氣涼爽,適宜蒜苗出苗和生長。如果播種過早,越冬前幼苗生長過於旺盛,消耗養分,越冬能力降低,可能再次進行春化,造成二次生長,第二年形成復合蒜,降低大蒜品質。如果播種太晚,幼苗會小,組織會嫩,根系會弱,積累的養分會少,抗寒能力會低,越冬期間會死更多的人。因此,大蒜必須嚴格控制播期。
播種方法。“深種蔥淺種蒜”是農民多年積累的經驗。大蒜適宜的播種深度壹般為3 ~ 4 cm。大蒜的播種方式有兩種:壹種是種植,即將種子花瓣插入土中,播種後覆土,實用;二是開溝播種,即用鋤頭挖壹條淺溝,把種子花瓣播在土裏。開壹條溝後,同時開出的土就覆蓋了前壹排種子花瓣。播種後覆土厚度2 cm左右,用腳略實用,透水。為了防止幹旱,用兩層稻草或其他保濕材料覆蓋土壤。種植不能太深,太深的話出苗晚,假莖太長,根系吸收的水肥多,大蒜生長過於旺盛,受土擠壓很難膨大。但是,種植不能太淺。如果太淺,出苗時容易“跳”,苗期根際容易缺水,根系發育不良,冬季容易凍死。
追肥雖然大蒜幼苗生長期有花瓣營養,但為了促進幼苗生長,增加植株的營養面積,還是要適時追肥。由於大蒜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弱,應施速效肥追肥,避免蒜頭尖發黃。大蒜追肥壹般為3 ~ 4次,分為:促苗肥:大蒜充分生長後,輕施人糞1次育苗,忌碳酸氫銨,防止燒苗。填充肥:播種60-80天後,施腐熟人畜肥和化肥1倍,每畝20-30擔,硫酸銨10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5公斤。早熟品種要早趕,晚熟品種要晚趕,促進爛媽時秧苗長勢旺盛,莖葉粗壯,少黃梢或無黃梢。
孕肥:種植大蒜後,花芽和鱗芽逐漸分化為花莖伸長期。在這個時期,老根正在老化,大量新根出現。同時,莖、葉、蒜薹也在迅速伸長,大蒜開始慢慢膨大,需要更多的營養。需復施速效鉀氮肥(復合肥較好)10 ~ 15 kg。在結束前半個月左右塗抹(可以剝苗,觀察假莖下面的短莖),以滿足需要,促進蒜薹快速旺盛生長。
大蒜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種,因為大蒜膨大時溫度不高;大蒜膨大期相對較長,為了促進大蒜肥大,有必要在大蒜抽薹前追施速效氮鉀肥。如每畝施氮鉀肥5 ~ 10 kg。如果只施尿素,5公斤左右就夠了,不能追肥太多,否則形成的蒜苗會變綠重新長葉,會消耗蒜瓣的營養成分。追肥應在蒜薹收獲前進行,蒜薹收獲時有豐富的營養促進蒜薹膨大。如果在蒜薹收獲後追肥,容易導致青貪減產。如果土壤比較肥,蒜葉又肥又黑,可以不施膨脹肥。中晚熟品種由於抽薹晚,氣溫高,壹般在抽薹後20 ~ 25天左右收獲大蒜,也可避免追漲。
水分管理的全苗期:壹般播種1周後苗就飽滿了。追施全苗肥後,如果土壤幹燥,可灌溉1次,促進幼苗生長。苗期:苗期是大蒜營養器官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幼苗中後期:以越冬前母體撤防結束為標誌。這個階段比較長,也是大蒜營養生長的重要時期。
抽薹期:蒜苗的分化葉已全部展露,葉面積達到高峰,根系也最大限度地膨大,蒜薹生長加快。這個時期是肥水用量最大的時期,所以施肥後要及時澆水抽薹。“尾現”後,要持續澆水促苗,采收前2 ~ 3天不停水,以利於貯運。大蒜膨大期:收獲後立即給蒜薹澆水,促進大蒜快速膨大增重。
收獲蒜苗。壹般當蒜薹從葉鞘中拔出並開始彎曲時,是收集蒜薹的合適時機。蒜薹采摘的早晚對蒜薹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抽薹早,產量低,易斷,商品性差;過晚采摘抽薹可以提高產量,但消耗營養物質過多,影響大蒜的生長發育。而且蒜薹組織老化,纖維增多;特別是蒜薹的基部組織老化,不能食用。
錨桿支護的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主要目的是收獲蒜薹。比如大蒜葉在脫水初期被緊緊套住。為了獲得高產量,假莖可以切開或用針切開。蒜薹產量高,質量優。但假莖剖開後,植株容易枯死,大蒜產量低,花瓣容易散開。以收獲大蒜為主要目的,如蒼山蒜薹,應盡量保持假莖完整,促進大蒜生長。抽薹時,壹般左手在倒3 ~ 4葉處捏假莖,右手拔出蒜薹。這種方法雖然使蒜薹產量略低,但假莖損傷輕微,植株保持直立,有利於大蒜的膨大和生長。
收集大蒜。大蒜抽薹後15 ~ 20天(多為18天)即可采收。適時收獲大蒜的標誌是:葉片大部分幹燥,上部葉片褪為灰綠色,葉尖幹枯下垂,假莖呈柔軟狀態,大蒜基本生長完畢。如果大蒜采收過晚,蒜頭細嫩水潤,組織不飽滿飽滿,存放後容易幹枯;如果收蒜太晚,蒜容易散,拔蒜時蒜瓣也容易散,失去商品價值。收蒜的時候用力挖,直接用手拔。大蒜摘下來後,被運到地裏。最後壹排的蒜葉放在前壹排的頭上,只曬苗,防止大蒜燒焦或變綠。經過2 ~ 3天的頻繁翻動,莖葉晾幹後即可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