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什麽是粳稻和秈稻?兩者有什麽區別?

什麽是粳稻和秈稻?兩者有什麽區別?

大米作為中國最常見的主食,已經伴隨我們幾千年了。中國人對大米的定義不再是單壹的食物,而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

吃米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神話故事。

傳說嘗遍各種草藥的神農是中國神話史上有記載的第壹個吃米飯的人。當時他發明了“石上燒谷”的方法做米,沿用至今的山西。山西著名的小吃石餅就是用這種古老的烹飪方法。

雖然神農吃米的故事在現代人眼裏只是壹個歷史傳說,但它是通過中國考古隊在1973年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遺址的研究發現的。

證明我國長江下遊地區的先民早在70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水稻的栽培技術,並已將水稻作為主要糧食食用,直接證明了我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大米分為三種:秈米、粳米、糯米。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兩種大米是秈米和粳米,糯米是作為壹種甜點類型的“調和物”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的,比如粽子、湯圓、年糕、米酒等等。粳米和秈米這兩種廣泛食用的大米,雖然營養價值相同,但是因為粘度、種植差異、風味等諸多方面的差異。

湯圓

南方人習慣吃秈米,北方人偏愛粳米,於是人們就像甜粽子和鹹粽子壹樣爭論這兩種米的愛情。那麽哪個更好呢?

其實哪個更好吃並不是壹個很主觀的問題,就像莎士比亞的名言。

壹千個讀者眼中會有壹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對那種米的喜愛程度也大不相同。

那麽粳稻和秈稻的具體區別是什麽呢?哪種米飯更好吃?更有營養?

從外觀上看,秈稻的外觀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長度約為寬度的3~5倍,故又稱長粒米。秈米的顏色是白色和透明的,但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精白米

根據收獲時間的不同,秈稻的類型也分為早秈稻和晚秈稻。

早秈稻米短、大方、色白、肚大、粉多,所以早秈稻米的質地非常脆弱,加工時容易破碎。粘度小於晚秈稻,品質較差。

晚秈稻米粒扁平細長,壹般顏色半透明或透明,白肚小,硬粒多,加工時不易破碎,粘度大於早秈稻,品質在秈稻品種中最好。

粳稻因其外形圓滾滾,又叫圓粒米。粳米飽滿豐滿,整體呈卵圓形或橢圓形,橫截面近圓形,質地堅硬,色澤無邪。煮出來的飯油油甜甜的,香味撲鼻。最著名的“五常大米”是壹種粳稻。

未去殼粳稻

種植區域秈稻適宜在低緯度地區種植,如泰國、緬甸、越南和我國南方,是最典型的代表。我國南方種植的秈稻大多屬於雙季稻或三季稻,也就是說壹年可以收獲兩三次,產量驚人。在中國南方的七個省市都有種植。

粳稻適合在高緯度或低緯度地區種植,因為高緯度與秈稻明顯不同。粳稻壹年只能收獲壹次。東北是粳稻的主要種植區,黑龍江也是中國第壹產糧大省。

因為兩種大米生長的地區略有不同,所以大米中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所謂“特性”,簡單來說就是兩種大米所含澱粉的差異。

大米中的澱粉有兩種,壹種叫直鏈澱粉。如果大米澱粉中直鏈澱粉含量低,米飯口感會比較硬,沒有彈性。

另壹種澱粉叫做支鏈澱粉。米飯的支鏈澱粉含量越高,米飯的粘度越大,煮出來的米飯膨脹性大,飽滿飽滿。所以大米的口感完全是由兩種澱粉含量的結構決定的。

南方秈米的直鏈澱粉含量壹般在20%-24%之間,所以吃起來比較軟,而東北粳稻的直鏈澱粉含量大約在15-18%,所以東北大米的口感以彈性潤滑聞名全國。

在營養方面,粳稻和秈稻由於生長時間不同,營養價值有很多差異。

與北方相比,南方的氣候晝夜溫差小。與粳稻相比,秈稻的生長周期要短得多,壹般在三到五個月左右成熟。大部分農作物的養分積累主要來自時間的積累,就像藥材壹樣,這也是為什麽年份越長,藥材的藥效越好的原因。

大米也是如此。它長得越長,吸收的營養就越多。東北大米的生長周期壹般在五個月左右,有些品種甚至在六個月左右。因此,粳米中維生素B2、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鈣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遠高於秈米。

其實不存在米飯這種固定的好壞食物。不管是秈米還是粳米,只要妳喜歡吃,就是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