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誰能列舉出來幾大茶類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次序?

誰能列舉出來幾大茶類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次序?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茶葉大國,茶葉是華夏民族日常生活中第壹部分。無論是茶葉的制作還是茶文化,在世界上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我國的茶葉按照茶性的分類可以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烏龍茶)、紅茶等,喝了這麽久茶,妳知道哪種茶類是最早出現的呢?

綠茶的起源——3000年左右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壹,是指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幹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綠茶是我國最早創制的茶類。

蒸青綠茶工藝脫胎於唐時開始出現“蒸青團茶”的制法。到了宋代,蒸青團茶又發展為蒸青散茶。元代時,蒸青散茶制法更為精細,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按芽葉老嫩分別進行制作,元代王禎《農書》第壹次提到蒸青之後趁熱揉之,現代意義的蒸青綠茶工藝趨於成熟。

黃茶的起源——1400年左右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征,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

在歷史上,未產生系統的茶葉分類理論之前和在眾多消費者中,大都憑直觀感覺辨別黃茶。這種識別黃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葉品質極不相同的幾個茶類,涉及到很多種品質各異的茶葉。

如上面所說的因鮮葉具嫩黃色芽葉而得名的黃茶,而實為綠茶類。還有采制粗老的綠茶,曬青綠茶和陳綠茶;青茶的連心、包種等都是黃色黃湯,很易誤認為是黃茶。

黑茶的起源——1300年歷史

黑茶當是在明末清初開始制造的,比黃茶為遲。但16世紀以前的這些記載中的“黑茶”是指由綠毛茶經過加工作色得來的,與我們現在所說“黑茶”(青磚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產地始於安化,安化黑毛茶創制於16世紀末期,制造上經殺青、揉撚後再渥堆,而後再烘幹;雲南普洱熟茶,要經過殺青、揉撚、曬幹制成曬幹毛茶,而後再經適度潮水渥堆、曬幹等工藝程序,加工技術已經相當復雜,當於黃茶之後。

紅茶的起源——400多年歷史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美國韋氏大辭典,“祁門紅茶”記錄著祁門紅茶的原產地——中國安徽省祁門縣。

小種紅茶由炒青發展而來。日曬代替殺青,當是在炒青基礎上的進壹步發展,揉撚後發現葉色變紅更快,於是逐漸認識了變色的規律。後在揉撚結束堆放片刻,使其發紅更明顯,質的變化更大,而後炒和烘,則色香味完全改變。

白茶的起源——1800年左右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白茶是壹種采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撚,只經過曬或文火幹燥後加工的茶。

史載,東漢時期,壹個叫尹珍的青年懷揣家鄉生長自制的“荼”, 拜謁著名儒學大師許慎,遭門丁刁難,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許慎整個府邸充溢著濃郁的茗香。

許慎踱步而出溯源,隨即便邀尹珍入書房,將其“荼”沖泡相觀,但見其外形優美,白色葉底如銀針墜壺,湯色碧綠明亮,品之頓覺味鮮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發其在《說文解字》中對 “荼”的註解,用“槚、茗、蔎” 譯註“荼”字的色、香、味。

青茶(烏龍茶)的起源——1000多年歷史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及全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烏龍茶起源於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制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