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生長習性
壹、 根
根的作用是固定植株,去撐樹體,吸收、運輸、貯藏養分,把無機養分轉化成有機養分,合成細胞激動、赤黴素、生長素等激素,分泌有機酸等物質。
蘋果為深根系果樹,木質根。在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躍、地下水位低的果園,主根入土深達1.5—2.0米,水平根的要分布範圍為樹冠的1—3倍,根群分布範圍大部分在20—60厘米深的土層內。
土溫在0.5℃根開始活動,5℃就可吸收運轉,7—20℃ 最適宜根的生長,低於0℃或高於30℃停止生長。土壤濕度在田間最大持水量70%—80%,最適合根的生長,40%以下新根發生很少,木質化加速,須灌水增大濕度。
根在壹年中,幼樹有三次生長高峰期,第壹次在春梢旺盛生長前的3月底至5月初,時間較長,發根也較多;第二次在春梢即將停長時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時間雖短,但發根量大;第三次是秋梢即將停長的8月上旬至11月底時間最長,發根量也多。結果大樹壹年有兩次生長高峰期,第壹次在3月底至6月中旬,發根較多;第二次在秋梢停長後的8月底至11月底,時間最長,發根最多。根梢生長交錯進行,即根系的旺盛生長期,是枝梢的緩慢生長期或停長期;同樣,枝梢的旺盛生長期,是根系的緩慢生長期或停長期。表層根春秋生長旺盛,深層根夏季生長旺盛。
二、 芽和枝梢
芽是莖、葉、花等器官的原始體和繁殖材料。蘋果的芽為晚熟性芽,異質性大,隱芽壽命長,頂端優勢強。萌芽力和成枝力因品種而異。元帥系和富士系品種,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強;金帥、喬納金等,萌芽力強,成枝力中;富麗和冬香蕉等,萌芽力強,成枝力弱。
當年抽生的枝條,無花芽的叫營養枝,有花芽的叫結果枝。枝梢生長的臨界溫度為8℃,15℃以上生長最快,40℃以上生長停止。新梢壹年有兩次生長高峰期,第壹次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二次在7月初至8月中旬。第壹次生長的叫春梢,第二次生長的叫秋梢。春梢和秋梢的分界處叫“盲節”。春梢長秋梢短的,樹勢健壯,花芽分化良好,豐產穩產;春梢短秋梢長的,系徒長樹,花芽瘦弱,產量低。老年樹的新枝壹年只有壹次生長。因此,前期應註意灌水追肥,促進春梢生長,後期應控水和控施氮肥,以抑秋梢猛長。
結果枝又按枝的長度分為,5厘米以下為短果枝,6—15厘米為中果枝,16—30厘米為長果枝,31厘米以上為徒長性結果枝。腋花芽枝,是當年生枝側面葉腋裏的芽是花芽,呈三角形,形似葉芽,但比葉芽肥大,能發葉抽梢和開花結果,但結出的果實的質量不及短果枝。因此,花芽充足時,應盡量不用腋花芽結果。
蘋果樹是高大落葉喬木,具有強大枝幹和壹定形狀的樹形。枝幹是由芽內生長錐生長形成新梢,再經過多次分枝而形成樹冠。由於枝條的頂端優勢強,故樹形的層性明顯。成枝力弱的品種,層性愈明顯;成枝力強的則相對減弱。
樹幹是地上部與地下部營養物質交換的總通道,樹幹增粗,反映出輸導組織不斷更新。輸導組織的衰老是植株衰老的前奏,特別是盛果期的植株,如幹周增長停滯,幹部樹皮粗裂,預示著輸導組織惡化,所以樹幹增粗,是判斷樹體營養積累水平和樹勢強弱的壹個重要標誌。
三、 葉和葉幕
蘋果的葉是由莖的生長圓錐形分生組織產生的。葉原體形成於芽內胚狀枝上。芽萌發後,葉隨腦狀枝伸出芽鱗外,開始葉片小,節間短,以後葉片增大,節間增長。壹般新梢上第7—8片葉是正常的標準葉片。葉片大而厚綠,光合能力強。葉片是光合、呼吸、蒸騰和合成光合產物的重要器官,故在生長過程中,要保護葉片不受病蟲危害和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是保證豐產的重要措施。
葉幕裏由各類枝上的葉片形成,葉幕大小是樹冠葉面積總量的反映。層性明顯的樹冠,葉幕的形成也明顯。壹般樹冠內中長枝多時,葉幕出現的高峰晚,葉幕形成的時間較長;反之,中短枝多時,葉幕形成快,高峰出現早。適宜的葉幕形成動態應該是前期葉面積增長較快,中期保持適度的葉面積,後期葉面積維持的時間較長,這樣才有利於提高樹體的有機營養水平。因此,在修剪時,長、中、短果枝和營養枝的留量比例壹定要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