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海蟹的鰓裏會有紅色的顆粒?

為什麽海蟹的鰓裏會有紅色的顆粒?

這是海蟹中常見的活體,對人體無害。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不是每個海蟹都會有。人們不必過於擔心購買這種海蟹。吃之前把蟹腮、蟹心、蟹胃、蟹腸(這四樣東西含有細菌、病毒、汙泥等。),然後把螃蟹高溫煮熟再吃。

擴展數據

營養價值

梭子蟹肉質細嫩潔白,富含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礦物質。冬季的梭子蟹最強壯,壹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達500克。

母蟹紅泥有蓋,口感極佳。梭子蟹可鮮吃,清蒸、煎或炒,或用豆瓣醬燉壹半,或用蟹炒做年糕、鹹菜、豆腐,是沿海地區居民餐桌上的常見菜肴。

也可以腌制,即將新鮮的三疣梭子蟹浸泡在鹵水中,過幾天就可以吃了,俗稱“新風抓蟹”。過去,由於三疣梭子蟹產量高,漁民往往選擇糊滿的活蟹,將黃放入碗中,讓其在風吹日曬中凝固,成為“蟹黃餅”,風味極佳,但產量低,壹般人難以品嘗。

繁殖期

黃渤海4-5月至初冬為交配季節,福建沿海3-4月至11 ~ 65438+2月為交配季節。除了性成熟的個體外,未完全成熟的雌性有時也能接受交配。

每年4-5月,雌蟹遷徙,聚集在沿海淺港灣或河口附近繁殖,產下的受精卵抱在腹部的腹肢上。每只母蟹在繁殖季節可以產兩到三個卵,總共幾十萬到兩百萬個卵。新產的蛋是黃色的,大約兩周後變成深棕色。

經濟價值

肉質豐富,脂糊飽滿,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螃蟹含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鮮食以清蒸為主,“嗆蟹”和蟹醬也可以加鹽。蟹卵經漂洗曬幹後成為“蟹卵”,都是海鮮的上品。

暖溫帶多年生蟹是中國最大的蟹類。擅長遊泳,也挖泥沙,常潛伏在海底或河口附近,兇猛好鬥,繁殖力強,生長迅速。

3月底,蟹遊到淺水產卵,產卵蟹最大個體達到750克。產卵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從第壹次幼蟹階段到成熟階段壹般需要三年時間。近岸產卵場雌蟹占80%以上,外海雄蟹較多。主要的捕魚季節是在四月。

據老漁民介紹,越冬期的氣溫或越冬場的水溫對梭子蟹的捕撈量影響很大。谷雨前後的螃蟹最為肥美,雖然秋季也能捕到,但並不飽滿(但越冬前的公蟹特別肥美,所以被稱為“茬後公蟹”)。

公蟹俗稱“尖臍”,未成熟的公蟹稱為“勾臍”,母蟹俗稱“圓臍”。母蟹最好,帶蛋的大蟹也叫“石榴黃”。公蟹和母蟹的市場價格差別很大。

蟹肉白、肉多、嫩、滑,味道鮮美。特別是兩鉗‘螯’腳的肉絲滑香甜,蟹黃香,食之獨特,久負盛名,居海鮮之首。

誠如清代李漁所言,“蟹鮮肥甘膩,白如玉貴如金,無所不奉。”梭子蟹每100克肉含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還有壹些其他營養成分。

壹般的吃法是蒸,肉蘸姜末醋汁,配以酒精,別有壹番風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魯鎮熊掌爛,海鮮蟹螯”,把蟹的爪腳比作熊掌。

除了鮮食,還可以曬成蟹飯,磨成蟹膏,腌制全蟹(鹵蟹),罐裝。蟹殼可作為甲殼素原料,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由於近年來過度捕撈,梭子蟹的自然資源也在減少。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和妥善保護資源,近年來在壹些沿海地區開展了人工養殖。

據介紹,土塘最適合養殖。池塘結構與精養蝦池相似,面積適合中小型。水深1.5 m ~ 2 m,水質保持良好。在池塘底部鋪上粗砂和隱蔽的地方,讓它棲息。

同壹個育苗池壹定要放養相同規格的幼苗,避免互相殘殺。另壹種方法是,秋季交配後,將捕到的瘦蟹放入土池中存放,投餵小雜魚、小貝類等。,促進育肥,並在初冬收割供應市場。

簡介

三疣梭子蟹俗稱三疣梭子蟹、白蟹,屬於十足目甲殼綱梭子蟹科,是我國沿海重要的經濟蟹類。其快速的生長和豐厚的育種利潤使其成為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育種品種。

梭子蟹通常在3-5米的海底生活繁殖,冬季洄遊到10-30米的深海,喜歡在沈積物底部打洞。

其適應鹽度為16-35,水溫為4℃-34℃,PH值為7-9,最適鹽度為26-32,最適溫度為22℃-28℃。水質要求新鮮和高溶解氧。當環境不適應或脫殼不徹底時,有自切現象,腳被切下後可再生。

十足目梭子蟹亞目梭子蟹屬1種梭子蟹,因頭和胸甲呈紡錘形,胃背部和心臟區有三個突出的疣突而得名。在印度-西太平洋已知有50多種梭子蟹,在中國沿海地區有17種。本種在中國,日本和韓國被發現。

前側緣斜拱起,有9個尖齒,後緣末端有壹根刺。第四步(最後壹步)腳的掌骨和指關節呈槳狀,是遊泳腳。雄性腹部呈長江三角洲形狀,雌性成蟲腹部近圓形。

三疣梭子蟹生活在近岸水深7 ~ 100米的軟泥、巖石下的沙泥或水生植物中。潮間帶低潮線上也可獲得少量小型或中型個體。它們通常用前三雙足的指尖在海底緩慢爬行,用遊動的腳遊動,或側身前進或側身後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海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