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糯米白粽子
2.紅棗餃子
3.紅豆沙餃子
4:湖州粽子
5:椒鹽豆角餃子
6.中山綠豆粽子
粽子的起源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人們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屈原。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對抗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而是被革職發配到偏遠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的時候,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投河自盡後,楚人為了防止河裏的魚、蝦、龜、蟹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美味的食物扔進河裏。就這樣,年復壹年,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到端午節,人們就把食物扔進河裏祭祀屈原。
壹天晚上,壹個老人在夢裏夢見了屈原,問他:“我們扔給妳那麽多食物,妳吃了嗎?”屈原說:“妳給我的米都被那些魚、蝦、龜、蟹吃了。”老人問:“我怎麽能不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妳用竹葉把米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團子。他們以為是菱角,不敢吃。”
在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像屈原說的那樣,把尖尖的粽子投入汨羅江。然而端午節過後,屈原給老人做了壹個夢,說:“謝謝妳送我那麽多粽子,我都吃了。但大部分還是被魚、蝦、龜、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我們還能做什麽?”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得像成龍,因為魚蝦龜蟹都是龍管轄的,不敢吃龍王的。”
從此,每年端午節,人們劃著龍舟去汨羅江邊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由來。
粽子的形狀
因為地域不同,材質甚至“裹”的形狀都有很大差異。比如早期人們用角祭天,所以到了漢晉時期,粽子多被做成角,作為祭祖的產品之壹。此外,壹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邊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長條形等。
粽子的味道
粽子餡既是肉又是菜,有甜有鹹。北方的餃子以甜為主,南方的餃子甜少鹹多。素材的內容是最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京地區]
北京的粽子大概有三種:壹種是糯米做的白粽子,蒸熟了加糖吃。另壹種是棗粽子,以棗和果脯為主餡。第三種是紅豆沙粽子,比較少見。華北還有壹種粽子,用黃米代替糯米,餡是紅棗。蒸熟後看到黃澄澄的紅棗嵌在黏糊糊的小米裏,有人稱之為“瑪瑙裹黃金”。
【浙江區】
浙江湖州粽子香軟,分鹹甜兩個品種。用鮮豬肉腌制,用上等醬油浸泡。每個粽子裏面都是壹塊肥肉和壹塊瘦肉。湯圓裏面是棗泥或者豆沙。加壹塊豬板油在上面。蒸熟後豬油拌豆瓣醬,非常爽滑適口,尤其是五芳齋出品的粽子。餡料都是專人挑選,有八寶餃、雞肉餃、豆沙餃、鮮肉餃等等,各有特色。
[四川省]
四川的椒鹽豆角餃子也很有特色。先將糯米和紅豆泡半天,加入胡椒面、川鹽和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小湯圓。大火煮三個小時,然後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吃起來外酥裏嫩,還挺有味道的。
[廣東省]
廣東中山鹿豆粽子的特點是圓棒形,手臂粗細。食材也有甜鹹之分。甜的有蓮蓉、紅豆蓉、栗子蓉、棗泥;鹹的有臘肉、燒雞、蛋黃、扇貝、香菇、綠豆、叉燒。閩南的粽子分為堿粽子、肉粽子、豆粽子。堿性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堿液蒸出來的。它又粘又軟又滑。冷凍後加蜂蜜或糖漿特別好吃。肉餡餃子的材料有紅燒肉、香菇、蛋黃、蝦皮、筍幹。廈門的肉包子是最有名的。豆包在泉州很受歡迎,是用九月豆拌壹點鹽,用糯米包著做成的。豆子蒸熟後聞起來很香,有人就著白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