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類澱粉有國家標準,有些廠家也有企業標準,個體戶、小作坊大都沒有標準,在條件許可時,應按標準劃分等級。但也有很多簡易方法對紅薯澱粉進行判定,作用很大,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下面介紹幾種方法:
1、目測 紅薯澱粉色澤鮮而白,說明雜質少較純凈,白度越高,品質越好。反之,雜質多,品質差。評判時,取5-10克紅薯澱粉在潔凈玻璃板上攤開,用另壹塊厚玻璃將澱粉壓碎,並把樣品刮成薄薄的壹層,觀看紅薯澱粉的顏色是否潔白、有無光澤,看斑點夾雜物多少,觀看時,將樣品置於無色透明潔凈玻璃板上,下面襯白紙,避開直射光,利用反射光。帶色雜質如灰塵、植物葉屑、黑色沙石等清晰可辨。
2、指撚手握 憑借手指感官檢測出紅薯澱粉水分的大約含量。方法是用手指用力撚捏紅薯澱粉,能撚捏成薄片,離桌面20厘米高處把手指上的薄片抖落到桌子上:如果呈散粉狀為幹燥,含水量在15%以下;如果呈小碎片狀,含水量為15%-20%;如果薄片基本不散,含水量在20%以上。用手抓半把紅薯澱粉用手緊握,松手能散為紅薯澱粉比較幹燥,手握成團、松手難散,說明紅薯澱粉含水過多。
3、耳聽 用手搓捏袋中紅薯澱粉,若聽到“哢哢”的聲音,或直接用手指用力撚捏紅薯澱粉,發出“哢哢”的聲音是純紅薯澱粉;若在紅薯澱粉中摻滑石粉、小麥面粉、玉米面粉就聽不見響聲,或響聲不大。
4、口感 取少量澱粉送入口中,憑口中味蕾、牙齒等感官辨別紅薯澱粉是否有異味和有雜質。例如酸味濃,說明紅薯澱粉加工采用酸漿工藝時發酵過度,沈澱後未用清水洗滌(洗滌即酸漿上清液去掉後,再加清水攪勻後沈澱),這樣的澱粉制粉條筋力稍差;如果紅薯澱粉有酸黴味,說明紅薯澱粉在幹燥前濕度大時存放時間長,發生黴變這種紅薯澱粉加工粉條時易斷條;如有滑石粉味、麥面味等說明摻有這些物質;用牙齒細嚼時,若有牙磣感說明紅薯澱粉中沙含量較多。紅薯澱粉無異味,細嚼不牙磣為優質紅薯澱粉。
5、堆粉看尖 用手把紅薯澱粉堆成圓錐狀,看錐尖的鈍圓程度。純紅薯澱粉堆尖低而緩,摻假紅薯澱粉堆尖高而陡。
6、水沈 取50克紅薯澱粉,放在燒杯或白碗中,加水150-200毫升攪勻,再按壹個方向攪1分,靜置5分,慢慢倒出紅薯澱粉乳,註意觀看底層有無泥沙或泥沙多少。再將紅薯澱粉乳置於無色透明玻璃杯或燒杯中沈澱3小時,檢查沈澱情況:如果沈澱快、澱粉下沈整齊,上層水青、底層無細沙為優質紅薯澱粉;如果沈澱慢,上層水較黃,沙多,為低質粉;如果摻有玉米面、大米面等,在水中不易下沈,上層水極渾。在紅薯澱粉加水稀釋攪拌後看懸浮液上面比重小於水的雜質,如果雜質過多對粉條質量影響較大。
7、比標準樣品 把通過檢驗確定的不同質次類別的澱粉,分別裝入無色玻璃種子瓶或長形無色玻璃瓶中,分別貼上標簽,註明樣品等級、時間、來源等。在對不同來源和不同加工批次的紅薯澱粉進行評審時,可與標準樣品進行對比。以便對不同質次的澱粉進行歸類和使用,以確保紅薯澱粉再加工生產品質量有連續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