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壹個人的問題,而是在從醫這麽年來老風友在忍受夠西藥之苦後的深切聲音。
所以,我想從今天起,開始解讀中醫對於急性痛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實話講,效果還是蠻不錯的。
看到這個標題,妳肯定會質疑——這怎麽回事呢?
別急,這不是我做的,而是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壹院和解放軍第272醫院劉曉亞、房丹等醫生進行的臨床醫學實驗。
他們選取了醫院門診收治的痛風患者58名,並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30名和對照組28名,其中男性患者54名,女性患者4名,需要說明的是這四名女性患者都是50歲以上。痛風發作最短的三天,最長的8天以上。
這58名患者中,均是急性發作壹次以上,發作壹天之內達到最高峰,都至少是單側關節炎,可以看到關節變紅,第1跖趾關節疼痛或腫脹,有可以的痛風石,尿酸水平都高。總之,他們都是標準的痛風患者。
從中醫的角度上看,這58名患者還都屬於濕熱夾瘀證痛風,因為他們都具有下面基本臨床特征:關節紅腫熱痛,行動受到嚴重影響,急性發作,晝輕夜重,患處疼痛像刀割;伴有發熱、口幹、小便短赤,大便稀溏或黏膩不爽,舌質紅,苔滑膩,脈細數。
治療方法:
對於痛風者發作時需要飲食控制、多喝水就不說了,疼痛是在難忍時加服美洛昔康。
對照組:在上述治療方法之上,采用別嘌呤醇治療。
上述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療30名,治愈16名,有效13名,無效1名。
對照組:治療28名,治愈12名,有效14名,無效2名。
從治療結果看,中藥組和別嘌呤醇的臨床療效都很好,但從不良反應來說,中藥的效果就顯著低於西藥組了。
問題是,為什麽中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呢?
痛風,在中醫領域,屬於痹癥、熱痹、歷節病範疇。
清代醫家林佩琴在其所著的專著《類證治裁》中記載:“痛風,痛痹之壹癥也……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久則化熱致痛,至夜更劇。”
而明代傑出中醫大家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認為,“外是陰寒水濕,今濕邪襲人皮肉筋脈; 內由平素以肥甘過度,酒醴無節,或多食乳酪濕熱等物,致令熱壅下焦,走註足脛,而日漸腫痛,或上連手節者此內因也。腳氣有實邪,凡壅盛腫痛而為閉結或為脹滿者,治宜以疏導通利為主”。
而當代大中醫學家、當代中醫風濕病大家朱良春認為”痛風乃濁毒瘀滯使然”“此濁毒之邪非受自於外,而主生於內“。
所以,痛風性關節炎的基本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或思慮傷脾,傷食傷胃,運化失職,滋生濕濁,濁邪凝聚,氣滯血瘀,蘊熱化毒,濕熱濁毒瘀相兼為病。
如是,上述醫案才采用解毒化濁方治療,方中山慈菇、土茯苓清熱解毒,祛濕化濁; 薏苡仁燥濕健脾,直達中焦; 黃柏清下焦之濕熱; 土茯苓、萆解清熱利濕,以助分清泌濁; 忍冬藤、赤芍、澤蘭活血化瘀行滯,清血分瘀毒; 白僵蠶、白花蛇舌草化痰散結,解毒止痛; 生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奏清熱解毒,祛濕化濁通絡之功。
臨床已經證明,上述解毒化濁方,具有降低痛風性關節炎血尿酸、減輕關節癥狀的作用,並且不良反應少。
那麽,如果妳是正在遭受痛風折磨的風友,看到這個醫案,妳會怎麽想呢?
為高高在上的“五高之人”:
高尿酸/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體重
送上覺得有點用方法想用用的溫暖資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