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傷人:食書上說:“味酸而辣”,“不可多食,會生癰,傷筋動骨”。《日本本草》說:“熱,有毒”。《本草伊彥》說:“小兒尤不可食,食多可生瘡癰,上膈發熱”。生活中的實踐證明,杏子的酸味使人牙齒脫落,對牙齒不好。強烈的酸味對鈣有破壞作用,可能影響兒童骨骼發育。
壹次吃太多杏子,還會使邪火上沖,引起流鼻血、眼疾、口齒不靈,還可能生瘡、生瘡、腹瀉。杏子傷人是真的,不要多吃。但就像養桃對人有害壹樣,傷杏對人也沒壞處,這裏就不說了。
李子樹下埋死人:李子對人體有害。孫思邈說“不要吃太多,是虛的”。滇南草藥載:“不可多食,傷脾胃”。
《息生》也有“多食生痰,助濕瘧,尤其是脾虛者”的字樣。生活證明,李子吃多了會讓人虛熱、腦脹等不適。又苦又澀,不沈入水中的李子有毒,不能食用。李子多食化痰,損傷牙齒,體質虛弱的患者應少食。
擴展數據:
在《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中,建議每人每天吃200-400克水果,適當吃些水果有益健康。但長期以來的“桃子養人,杏子傷人,死人埋梅樹下”的說法,讓人對水果又愛又怕,想吃又不敢吃。
桃子性溫,有滋補作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吃多了桃子會有什麽不適。杏子,性熱,很多人都有杏子吃多了上火的經歷;梅子,性涼,對肝臟有好處,但吃多了容易拉肚子。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
這樣可以多吃桃子,少吃杏子和李子。其實“桃子養人,杏子傷人,人埋在李子樹下”主要強調的是吃水果帶來的危害。在古人的飲食結構中,肉類食物所占的比例很小,飲食清淡,所以當時人們體質偏弱偏寒,容易患的疾病多為寒證,所以養生主張溫補陽氣。
桃性溫,符合這個原理,比較平和。多吃無傷大雅,所以有“桃育人”之說。杏子性熱,易上火,不宜多吃,所以有“杏子傷人”之說。梅子性涼,違背了這個原理,而寒性食物吃多了傷脾,這也是梅子吃多了會拉肚子的原因。
脾是後天之本。如果脾虛,吃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在古代是很危險的。食物不消化就會餓死,所以有“死人埋在梅樹下”的說法。
從這個角度來說,多吃李子是最有害的。那麽,我們應該吃李子嗎?食物的好壞並不是絕對的。時代在變,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體質也在變。在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中,肉類占了很大的比重,他們的體質過於燥熱。吃李子更有利於健康。
首先,桃子。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桃子中的鐵含量比較高,糖分以果糖為主,甜度高,升糖指數低,而且桃子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有助於減肥,預防高血脂和膽固醇。
接下來是杏子。杏仁是經常食用的零食,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藥用價值很高。除了直接食用,還可以做成杏仁露和各種零食。杏中的胡蘿蔔素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有助於預防維生素A缺乏。
最後,李子。就營養成分而言,李子的營養價值不高,但李子的藥用價值高。李子對肝臟有好處,中醫常用李子治療肝病。胃熱沒有食欲,吃點李子或者喝壹杯李子汁可以清胃熱,刺激食欲,增進食欲。
“桃養人,杏傷人,人葬梅樹下”是古人經驗的總結,指出水果吃多了有害健康,提示我們不要吃多了,是否有害也與個人健康有關,不必害怕。
百度百科:水果不要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