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橫向種植紅薯,縱向種植洋蔥
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意思是紅薯秧不要像大蔥壹樣豎著種,要橫著種,這樣紅薯產量高。
因為甘薯的每個莖節都能生根結薯,所以橫栽的甘薯苗會明顯長於豎栽或斜栽,所以橫栽的甘薯苗數能明顯增加,甘薯的產量也會更高。
地瓜苗橫栽時,我們把地瓜苗切成20到25厘米長,最好有4到5個埋莖節(埋莖節太多,塊莖數量多,但薯塊會小壹些;埋莖節太少,薯塊大,但塊莖數少),埋深控制在5至7厘米,頂部三片葉鋪開露出地面。
紅薯秧可以豎栽、斜栽、橫栽。對紅薯苗采用“船底移栽法”,不僅能讓紅薯長得多,還能讓紅薯長得大。“船底移栽法”是將紅薯苗呈U形放入土中。與甘薯苗水平種植相比,甘薯苗的抗旱性會加強。“船底移栽法”可以使紅薯層層結薯,紅薯的塊根會呈現立體分布,紅薯的單位面積產量會大大提高。“船底移栽法”培育的甘薯苗長度壹般在25至30厘米左右。
二、高嶺大薯
紅薯是壹種耐旱耐澇的植物。土壤水分高不僅容易造成植株白長(紅薯植株會白長,薯塊小),還容易造成紅薯根腐病。因此,甘薯易於在高壟上栽培。
此外,紅薯高壟種植還能增加晝夜溫差(白天土壤溫度上升快,晚上下降快)。晝夜溫差越大,越有利於有機質的積累,對提高甘薯的產量和品質很有幫助。
第三,變藤為藤。
紅薯藤生長過程中會長出很多“不定根”。這些不定根會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來生長莖和葉,容易導致紅薯藤的茂盛生長。破壞甘薯的不定根,有利於營養物質向主根的集中供應,有利於甘薯塊莖的充分膨大。
為了破壞紅薯藤上的不定根,很多人會為紅薯“翻藤”,但是翻藤容易導致紅薯的葉子翻過來,不利於植株的光合作用。每壹次藤轉後,植物需要4到5天才能恢復。如果翻蔓2 ~ 3次,相當於讓紅薯保持10 ~ 15天的間歇狀態,紅薯地下塊莖的膨大必然受到影響。
所以,我們可以把“轉藤”變成“提藤”。提蔓時,我們只需輕輕壹提再放下,不易損傷紅薯莖葉,操作簡單,更有利於紅薯高產。
四、忌偏施氮肥,忌施“氯”肥。
甘薯是壹種喜鉀作物。鉀可以促進光合產物的合成和運輸,促進薯塊的膨大。因此,甘薯應以鉀肥為主,不應施氮肥。部分施用氮肥會導致植物生長旺盛,嚴重降低紅薯產量。古語有雲,“壹把紅薯就是壹把灰,紅薯形成壹堆”。草木灰不僅可以疏松土壤,而且含有豐富的鉀,所以我們可以用草木灰作為基肥。當土壤出現裂縫時,我們可以用草木灰浸出液灌溉根部,這樣可以促進馬鈴薯塊的膨大。
另外,含有“氯”的肥料也不要施在紅薯上。氯會抑制澱粉的合成和運輸,土壤中高濃度的氯離子會嚴重降低紅薯的產量和口感,所以我們可以在紅薯上施用硫酸鉀代替氯化鉀。
五、寒露早,立冬晚,那時初霜馬鈴薯豐收。
甘薯是壹種生長周期長的作物。如果挖得太早,薯塊沒有充分展開,紅薯產量會更低。如果挖得太晚,紅薯可能會凍傷。
俗話說“寒露早,立冬晚,初霜正當時收土豆”,意思是初霜的節氣是收獲紅薯的最佳時機。紅薯怕冷,喜歡溫暖。當溫度低於8℃時,植物會被霜凍曬幹。而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在初霜節氣穩定在10 ~ 15℃。這時候挖紅薯可以保證薯塊充分膨脹。如果紅薯塊是在立冬節氣的時候挖的,地下的土豆塊很容易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