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吃太子參嗎?從生理上講,孩子屬於“小兒陰,小兒陽”,易受邪氣影響。同時體內氣血陰陽平衡被打破。中醫說陰陽是秘密的,是精神的,甚至是。
孩子吃補藥容易打破體內原有的平衡。具體來說就是容易上火,比如便秘、流鼻血、癤子等等。
而且補品油膩,有礙腸胃,說明孩子不愛吃。但如果孩子體質較弱,可以適量補充,前提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不建議給孩子吃這種補藥,因為這種補藥不適合孩子。容易產生內熱。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
1,益氣生津
太子參又名小兒參、小兒參,是人參的壹種。該藥物性質溫和,味甘,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常用於脾胃虛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幹咳少痰,病後體虛,盜汗,夜哭,小兒暑熱等。
2.補脾益肺
太子參補脾肺,益氣生津。治療肺虛咳嗽、脾虛厭食、心悸怔忡、浮腫消渴、神疲乏力。用於脾虛、胃陰不足、厭食、倦怠、口渴、舌燥;肺虛幹咳,咽幹痰粘;氣陰兩虛,心悸失眠。
3.太子參提高免疫力。
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能提高免疫功能和心臟功能。經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寶寶體質,長期服用沒有副作用。
4、適合慢速灌裝
太子參的滋補效果遠非盡善盡美,但它也有壹個優點,就是非常穩定,適合慢性病患者長期大量服用,因此受到身體虛弱,不能忍受滋補藥物的人的歡迎。
食用方法
1.太子參煮鵪鶉:太子參30g,玉竹10g,鵪鶉2只。洗幹凈,用水煮熟,用味精和鹽調味。喝湯吃肉。
本方以太子參、鵪鶉健脾益氣,玉竹養胃滋陰。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引起的疾病。
2.沙參太子沙參粥:太子參、北沙參、枇杷葉各10克,粳米120克。將北沙參和枇杷葉煎煮取汁,加入太子參和粳米,煮成粥。用白糖調味。
本方以太子參、北沙參滋陰潤燥,枇杷葉清熱化痰止咳。用於陰虛肺熱,咳嗽咽幹。
第三,太子參燉蹄子。
材料:豬肘750克,太子參30克,冰糖60克,黃酒30克,醬油30克,蔥15克,姜10克。
練習:
1,將太子參煎煮取汁200毫升;
2.豬蹄洗凈後,在大骨兩側各劃壹刀,將肉攤開;
3.將蹄子放入鍋中,加入太子參的濃汁和適量的水、黃酒、醬油、冰糖、蔥、姜,大火燒開;
4、然後用文火煨2小時至蹄子爛爛;
5、然後用大火把湯煮的像粘膠壹樣。
功效:
1,補元氣,養血填精;
2、適用於精神疲乏、心慌氣短、頭暈目眩、缺乳,以及因病、產後、年老體弱等引起的衰弱性疾病。
4.黨參地黃燉豆腐
配料:黨參、太子參、熟地黃和大棗、蝦皮、豆腐、蘑菇、鹽和味精。做法:大棗去核,香菇切絲;將太子參、黨參、熟地黃、大棗加適量水,用小火煮半小時,去渣留汁;將豆腐、蝦仁、香菇放入鍋中切丁,小火燉20分鐘,加入藥汁,加鹽、味精調味。
功效:益氣健脾,滋陰養血。
5.太子參燉鵪鶉
做法:鵪鶉毛及內臟,洗凈放入鍋中備用。鍋燒熱,倒入清湯,加入適量太子參、姜片、蔥、鹽、醬油、料酒,燉至鵪鶉熟透,撒上味精調味。
功效:益氣健脾,調理身體。
六、太子參奶
做法:將15g太子參放入燉盅中,加水煮沸,小火燉25分鐘左右取汁。250g牛奶煮沸,加入人參汁,拌入白糖。早晚各壹次,每次50g。
功效:滋補氣血,比較適合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七、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材料:太子參100g,百合50g,羅漢果半個,瘦肉750g。
制法:瘦肉洗凈,切成厚片;將太子參、百合和羅漢果洗凈。將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小火燉2小時左右。
功效: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有補肺脾、益氣生津之功;百合味甘,微寒,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羅漢果味甘、酸、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的功效。因此,該湯具有益氣生津、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氣虛肺燥者,如咳嗽、氣短、口幹咽燥、咳嗽等。
八、太子參玉竹燉豬瘦肉
將藥材略泡,沖洗幹凈;瘦肉洗凈,切塊。如果用白糖代替,姜片不加,壹起燉。加入1000毫升冷開水(約4碗),蓋上開水燜約2.5小時,飲用時再加鹽。這個量可以供3-4個人使用。
功效:用太子參或加白糖的太子參代替玉竹燉豬瘦肉,氣味清鮮,有滋陰潤肺、健脾生津的功效。是秋季常見的養生湯,尤其是白糖人參,是兒童、女士、中老年人很好的食療佳品。
九、黃芪大棗太子參湯
材料:黃芪15g,紅棗7枚,太子參10g。
做法:將黃芪、大棗、太子參加水煎煮30分鐘,每晚睡前或清晨空腹給小兒泡茶。
功效提示:此湯具有補肺健脾的功效,適用於反復感冒的兒童。
其實如果孩子不是特別虛弱,非要用中藥調補身體的話,建議不要隨便給孩子吃太補的東西,自己抵抗力就好。不要用藥物擾亂自己的抵抗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