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格林欽宮
南鑼鼓巷南口往東第壹條胡同是炒豆胡同。77號門旁邊,朝鬥胡同西口不遠處,有壹塊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上面寫著“和尚宮”。
僧宮是清代僧欽的宮殿。原僧院規模較大,前門在炒豆胡同,後門在板廠胡同,橫跨兩條胡同。王宓分為三條路,即中路、東路和西路,每條路有四個入口。其中,除主院外,東路有四個入口通向東院,形成壹個大型建築群。民國以後,大宅逐漸被太子的後代拍賣,分成了很多院落。炒豆胡同71號至77號(單數)和板廠胡同30號至34號(雙數)都在原王宓的範圍內。
炒豆胡同西入口是僧沁家的祠堂,也是壹大群建築。祠堂和宮殿都建在壹條巷子裏,這在清代很少見。改建為“綠松園酒店”。在美麗典雅中很少能找到這麽安靜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酒店。
靳雲鵬故居
沿著南鑼鼓巷往北走,東邊第三條胡同就是東花棉胡同。入口不遠處,中央戲劇學院聞名中外。作為國內頂尖的學習舞臺和影視表演的機構,它的面積真的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在內,也只是占據了東花棉胡同和北米裏思胡同之間的壹部分西。中央戲劇學院原是段政府代總理、軍長金的舊居。中國在這裏培養了壹代又壹代的戲劇和電影明星。陳、陳、姜文、鞏俐、章子怡都曾在這裏學習生活。
雨兒胡同13號院曾經住過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院門旁邊掛著“北京美術家協會”的牌子。院子很寬敞,保護得很好,院子中央有壹個大魚缸。這裏沒有重新粉刷,透著老房子門的原汁原味。
這裏曾經是壹位掌管清朝內政事務的大臣的私人住宅。因為宮殿的材料在建造時被私用,建制越級,所以被解體,房子被分幾部分賣掉。13號院只是壹部分。解放後,文化部買下,齊白石先生住在裏面。然而,這位老人在西城跨車胡同住了不久就搬到了那裏。所以齊白石故居多指跨車胡同。
齊白石故居已經對外開放。5元的票都有。院子裏有壹座齊白石的雕塑。主室已恢復原貌,掛有齊白石先生用過的畫和被子。其他房間有生活介紹和舊物展覽,還可以買壹些紀念品。
茅盾故居
侯元恩思胡同13號是茅盾故居。與這壹帶的許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太過普通,不起眼,只是壹個有兩個入口的小院。7月是茅盾誕辰110周年,故居翻修重新開放。故居前的院子裏矗立著茅盾先生的半身像。周圍的房間是茅盾生平的展覽。後院的臥室、客廳、書房也是按照王先生生前的樣子布置的。解放後,茅盾住在東寺頭203號文化部宿舍,與周揚、楊漢生相鄰。他於1974年遷到後元恩寺,於1981年去世,在那裏度過了他最後的七年。
蔣介石行轅
後園恩寺胡同7號是壹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築。原來是清親王次子宰芳(fū)的府邸。這座建築是中國和西方風格的結合,包括四合院、西式建築和壹個大花園。園內有西式的拱形亭臺和噴泉,還有圓明園的石刻,也是中西合璧。這棟房子也幾經易手。民國時賣給了法國人。抗戰勝利後,從1945 65438+2月到1949 65438+10月,這裏成為蔣介石的行轅,蔣介石來北平時就住在這裏。解放後,先後成為中央華北局辦公室、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現在它是壹家友好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