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才是真正的三國,因為三國演義把東漢末年的戰爭誇張到了極點。直到看了易中天品三國才知道真正的三國沒有那麽驚心動魄,只是少了些精彩,多了些險惡。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壹個足智多謀、計劃周密的名將。關羽、馬超等文武雙全的武將,成了諸葛亮手中的壹線傀儡。只要在關鍵時刻打開諸葛亮事先準備好的錦囊,按計劃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敵,所向披靡,把那些文武雙全的文武百官貶得壹文不值。在《易中天釘三國》中,易中天將三國歷史中真實的諸葛亮展現在我們眼前。其實,諸葛亮與其說是壹位傑出的軍事家,不如說是壹位傑出的政治家。燃燒王博,燃燒新領域...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羅貫中為了讓三國演義更加美好而編造的。
我覺得《百家講壇》除了易中天的《三國味道》還有更精彩的評論,比如閻崇年的《是清朝六十年》《是清朝十二帝》;劉揭秘《紅樓夢》;王立群的“嘗漢之人”與“讀史記”...這些都是在百家講壇上陳述觀點的大師,有自己的觀點來證明真實的歷史。我覺得如果我是壹個只喜歡歷史,無意鉆研歷史的人,《百家講壇》對他不會有太大作用。不像我,我想成為著名的歷史大師,登上百家講壇,所以我會盡量多看壹些歷史書,多看壹些歷史節目來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我目前的歷史知識就像深不可測的海洋中的壹滴微不足道的水。荒蕪沙漠中的壹粒小沙,浩瀚世界中的壹粒微塵,無比浩瀚宇宙中的壹顆行星。曾經,我還需要不斷努力讀書來增長見識。當然,如果壹個人的知識非常有限,那就不行了,因為那樣他就成了井底之蛙。
《百家講壇》不僅讓我對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讓我對壹句眾所周知的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學無止境!
——————————————————————————————————————————————————————————————————————————————————————————————————————————————————————————————————————————————————————————————————————————————————
盛唐-
壹口氣看完《孟漫百家講壇》的武則天已經淩晨兩點了。合上書我久久不能平靜。是什麽讓壹個女人突破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道德觀念,在權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獨壹無二的女皇帝;是什麽能讓她在充滿坎坷變數的政治道路上所向披靡,所向披靡,成為有母儀而後有母權的龍上鳳凰;是什麽能讓壹個女人在愛情和親情面前無情無義,犧牲丈夫和孩子的利益來實現她渴望已久的權利欲望;是什麽讓她突然放棄了她在八旬之際苦心經營的周朝,讓唐力的後代再次取代了吳朝?縱觀她風雨飄搖的壹生,是如此的戲劇化,如此的驚心動魄,令人難忘。
歷史從來都是壹個謎,只有無止境的考證、拼湊、連接,後人才能壹點壹點地接近她的真實面目。然而歷史是鮮活的,歷史的壹切傳承都在文字和記錄的浸潤中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我喜歡孟漫的解說,因為她能在紛繁復雜、撲朔迷離的歷史脈絡中,輕松地為讀者和觀眾梳理出壹個清晰的時間坐標。作為文化的傳播者,她的確能夠成功地將歷史還原為壹部家喻戶曉的傑作。我也有幸在龍門石窟看了酷似武則天的魯舍那大佛,有幸站在無字墓前思考。只是我的內心軟弱無力,我的知識和閱歷都無法打開那扇瑰麗蒼涼的歷史大門。好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壹些人,已經盡力把復雜簡單化了,讓我們在壹千多年後,也能輕松愉快地了解武則天的壹生。壹勺吃的,壹勺喝的,在陋巷,讓人不忍其憂,回去也不改其樂。壹個教授用這種態度看歷史研究和傳記,是壹種享受!
古人雲:糧倉知禮儀,衣食知榮辱。站在歷史的高點,古老而神奇的中華文明會讓我們感到驚訝、博大和自豪。我們會問:在浩瀚的歷史大海中,武則天從我們這裏拿走了多少瓢水?所有的歷史謎團只有在時間面前才會變得清晰透明,而我們永遠看不清楚的,是時間最神秘的壹面!
——————————————————————————————————————————————————————————————————————————————————————————————————————————————————————————————————————————————————————————————————————————————————
今天,我看了演講室。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講的是“聯連橫”。說實話,光是聽到這個詞就有點奇怪。現在,我來告訴妳什麽是聯連橫!
連橫,簡稱縱橫,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倡導並實施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人聚於趙,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遊說六國諸侯聯合起來,西征秦國。秦在西,六國之地,南北相連,故稱聯。連橫是與融合政策針鋒相對的。張儀曾經遊說六國,讓他們的同僚為秦國效力。秦在西,六國在東,東西相連,故稱連橫。
說壹個關於聯合連橫的典故。公元前313年的壹天,秦國使者張儀來到楚國,對楚懷王說:“秦王願意和齊王結成兄弟之國。如果齊王能與齊國斷交,秦國就獻六百裏地,兩國從此和好。”楚懷王聽了非常高興,於是他同意了,並派使者和張儀壹起去秦國接管土地。然而,壹進入秦國境內,張儀就假裝從車上掉下來,聲稱自己生病了,拒絕會見楚國的使者。楚懷王見秦王不肯獻地,以為秦王是擔心楚、齊交好不夠徹底,派人北上罵齊王。齊王大怒,與楚絕交,與秦結盟。當楚使再次向張儀索要土地時,張儀說:“六百裏之地是不能給妳的。妳壹定是聽錯了。只有六華裏寬。”楚懷王發現自己上當了,決定派兵攻打秦國。結果被秦、齊夾擊,楚國戰敗。然後在藍田之戰中,楚國被秦國打敗,壹分為二。從此,楚國壹蹶不振。這是張儀采取連橫政策幫助秦王離間敵盟,擴大秦國勢力的典型例子。
聯合連橫是外交國策選擇,關系到壹個國家的未來。人們重視它的歷史作用,也是智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