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冬瓜500克,黑木耳10克。
輔料:姜、鹽、蘑菇精、香油。
練習:
1.冬瓜去皮、去瓤、切片;將木耳用水浸泡,撕成小朵;生姜洗凈拍松。
2.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放入冬瓜,煮3 ~ 5分鐘,再放入黑木耳,加熱3分鐘左右,再放入生姜,最後用蘑菇精和鹽調味。
3.將湯放入湯碗中,倒入香油即可食用。
春湯(3)桂圓百合燉鵪鶉
春夏養陽是養生的壹大原則,因為人體在經歷了冬寒的消耗後,需要及時的補充和調理。
桂圓百合燉鵪鶉,滋潤可口,具有養心養神、健脾益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從事腦力勞動的人調理記憶力減退。
桂圓就是大家熟知的龍眼肉,對脾胃有益。百合能清心安神,滋養中焦,鵪鶉是燉的好鳥。
這個湯的材料(這個是1-2人。如果多人吃,可以按比例增加量。):
龍眼10g
百合15g
鵪鶉1
生姜1-2片
練習:
1、桂圓、百合洗凈略泡。
2.讓賣家把鵪鶉宰殺,去掉內臟,放在有姜的燉肉裏。
3.鍋中加入5碗左右的涼開水,蓋上鍋蓋,燉3小時。
4.燉好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鹽調味。
春天的氣候多變而潮濕。講究湯的廣東人,會多做“除濕湯”,調理身體。材料:板藍根8克,豬蹄筋60克,生姜1片,蜜棗半個。
做法:將豬蹄筋(即豬前小腿的肉)洗凈,切成大塊。將板藍根切片用水沖洗幹凈,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燉鍋內,小火燉3小時,保溫至飲用,再加鹽調味即可。
註意:豬蹄筋嫩滑。燉好後有壹點肉質纖維,蠻咬的。蘸醬油吃是很多男人的最愛。
點評:湯色深,中藥味濃。怕喝中藥的人可能會比較抵觸,但是喝了之後喉嚨很舒服。
茯苓燉水蛇
材料:土茯苓10g,水蛇50g,紅棗兩顆,生姜1g。
做法:水蛇要切成段,洗凈,用熱水焯壹下待用。然後將土茯苓刮平切片。然後將紅棗、姜片、水蛇段、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鍋內,大火燉3小時,飲用時加鹽調味。
註意:購買時要區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的皮膚顏色較深。外形很像,但是燉出來的效果很不壹樣。水蛇湯清澈甘甜。水蛇燉最好選幾條兩斤重的小蛇,比較容易入味。
點評:湯汁滋補,蛇肉鮮甜,口感比很多燉品更飽和。
雞骨草燉豬肉
材料:雞骨草5克,豬肉串?80g,1片姜,半片蜜棗。
做法:先將雞骨草和豬內臟清洗幹凈,然後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燉鍋內,燉3小時,燉好後加鹽調味。
小貼士:雞骨草用清水浸泡壹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沈澱物和雜質。
點評:湯汁清甜,卻沒有壹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祛濕湯。據說能清肝瀉火,健胃。春天的氣候多變而潮濕。講究湯的廣東人,會多做“除濕湯”,調理身體。這次我們請來了養食坊行政總廚梁大廚,按照壹人之重,為張春天制作了四道“祛濕湯食譜”,讓不定時進食的飲食精神在其中得到體現。
骨草燉豬肉
材料:雞骨草5克,豬肉串?80g,1片姜,半片蜜棗。
做法:先將雞骨草和豬內臟清洗幹凈,然後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燉鍋內,燉3小時,燉好後加鹽調味。
小貼士:雞骨草用清水浸泡壹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沈澱物和雜質。
點評:湯汁清甜,卻沒有壹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祛濕湯。據說能清肝瀉火,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