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風俗民情 要簡潔的 20~30字左右

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風俗民情 要簡潔的 20~30字左右

中國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壹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壹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壹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壹夜,我壹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壹抖,怪叫了壹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壹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壹,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壹壹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另外還有壹種說法:

古時候,有壹種叫“年”的野獸,比現在的大象還大幾倍,比老虎還兇幾十倍。專門吃人,而且壹吃就是幾十個人,被它吃的人數也數不過來。老百姓可遭了殃。有壹天,“年”又來了,有個年輕人恨極了,說:“與其讓它吃掉,還不如和它拼了,反正都是壹死。”他拿把劈斧沖了上去,好多年輕也跟著沖了上去。可他們不是“年”的對手,年輕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後,“年”變得更兇惡了,老百姓個個怨氣沖天,恨聲震地。

沖天的怨氣驚動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聲驚動了地下的地王菩薩。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薩壹商量,就派神農老祖到大地收“年”。神農手執打獸鞭,對準“年”的屁股就是壹鞭。兇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動了。神農奔上幾步,壹只腳踏在“年”頭上,怒吼道:“畜牲,妳吃人無數,作孽極深,今天妳的末日到了。”說罷,從腰間拿下兩片瓜缽,對準“年”就壹合。比象還大的“年”竟壹下合在瓜缽裏了。神農把裝“年”的缽埋在地底下,臨走時他再三叮囑說:“這缽埋在地下,將來會長出瓜來,這瓜不能破,壹定要說它不破。”後來,那個埋缽的地方真的長出瓜來,百姓就按照神農“不”的話音,把它叫成“北瓜”。神農除“年”的那天正巧是農歷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這壹天叫做“過年”,即避過“年”和除去“年”的意思。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壓邪,並敲鑼打鼓,鳴竹張燈,以紀念神農老祖的功德。 大概是後人根據年俗傳統附會的。不太可能是“年”的起源。

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壹年的開始。後來改為夏歷正月初壹(農歷正月初壹)開始為歲首。從明代開始,新年節日壹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春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節日。位居中國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首。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政府廢除傳統農歷(陰歷,實為陰陽歷)改行歐洲的格利高裏歷(陽歷),曾試圖禁止人民慶祝農歷新年,但因民間的堅持而未果。在袁世凱主政期間,將格利高裏歷的1月1日定為新年元旦,以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但老百姓照舊“過新年”,作家們照舊以“過元旦”來稱呼過農歷新年。

“春節”壹詞真正廣為流行還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建立之後,農歷新年現在也被稱為農歷年、舊歷年。日本陰歷天保暦在明治維新後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陽歷計日,原來的陰歷便稱之為舊暦,人民的慶祝活動也只在西歷元日起的三天國定假日,雖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傳統習俗過年,只是更改過年的日期,把過年的傳統習俗改為格裏歷新年進行,但原琉球國領地沖繩縣以及奄美諸島等地區仍有舊正月的慶祝活動。同樣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如韓國及越南,即使官方歷法改用了西歷,官方及民間仍然有農歷春節的慶祝活動。

回答時間:2010-1-20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