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小學課本中有壹篇叫做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的經典文章,講述了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 在壹座“斜而不塌”的 比薩斜塔 上完成了壹項驚人的自由落體試驗。由於該文傳播甚廣,比薩斜塔也成為了中國人最為熟知的意大利古建築之壹。
不過,很多人對於擁有斜塔的 比薩 這座意大利北部的城市,還是了解不多。 事實上,比薩除了斜塔之外,還有著大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中世紀藝術寶藏。
比薩斜塔坐落於比薩城北部的奇跡廣場(Piazza dei Miracoli),這裏是重要的歐洲中世紀文化和藝術中心。在廣場周邊分布著壹大片古羅馬式建築群,其中 比薩大教堂、聖若望洗禮堂、洗禮堂墓園 與身為鐘樓的 比薩斜塔 並稱為 "奇跡廣場四大主要建築" 。
比薩大教堂(Santa Maria Assunta)
這座建築始建於1063年,正式名稱為“聖母升天主教座堂”,由比薩建築師布謝托(Buscheto)用當地人與西西裏島的阿拉伯人作戰所獲得的戰利品而建造。教堂在建築風格上融合了歐洲古典主義和倫巴第-艾米利亞、拜占庭和伊斯蘭各式外來文化的影響,是中世紀的羅曼式建築傑作,被當時的比薩***和國視為是他們威望和財富的象征。
為了展現比薩人無所畏懼的對外氣勢,這座教堂直接選址在了比薩的防禦城墻之外。1118年,教皇 格拉修斯二世 還親自為教堂進行了開光賜福。這位教皇出身於意大利貴族豪門卡埃塔尼家族,與比薩和羅馬的世襲領主還有著血統上的關系。
大教堂最值得遊覽的部分還包括中世紀雕塑家 喬瓦尼·皮薩諾 在14世紀初建造的大理石講壇和青銅門。除此之外,這裏還埋葬著被比薩人譽為守護神的傳教士 聖拉涅利 ,每年的6月17日比薩都會舉行相應的節日紀念。 歷史 上力圖統壹意大利的盧森堡伯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死後也被葬在這裏。
洗禮堂(Battistero)
它的正式名稱是聖若望洗禮堂,建造始於1152年,以取代舊的洗禮堂,並於1363年完工。它也是意大利現存最大的洗禮堂,由建築師迪奧蒂·薩爾維設計,整體采用大理石建造,高54.86米,周長107.24米。它的建築風格是羅馬式和哥特式的結合,下層使用羅曼式的圓形拱門,而上層采用哥特式風格的尖拱,代表著從羅曼式建築到哥特式建築風格的過渡。
室內中心的八角形洗禮盆由建築師尼古拉·皮薩諾於1246年創作,裝飾簡潔樸素。建築在設計時甚至考慮到了聲學原理,該堂有內外兩層屋頂,內層為金字塔形屋頂,外層為圓頂,兩層之間形成***鳴腔。這樣的設計使之內部聽覺效果完美,非常適合進行宗教儀式和祭祀典禮。
有趣的是,就像鄰近的比薩斜塔壹樣,這座洗禮堂的地基明顯也受到了同樣的影響,朝著大教堂的方向出現了0.6度的傾斜。
坎波桑托紀念碑(Campo Santo)
這裏是壹座建於13世紀的回廊式墓地,坐落在奇跡廣場的洗禮堂和大教堂旁邊。傳說它是使用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的神聖土壤來建造,因此有著埋在這裏的逝者可以在壹天之內升天的宗教認識。而且更有意義的是,它是直接建立在原有大教堂遺址的舊廢墟上,在比薩人心目中又添了幾分神聖色彩。
幾個世紀以來,比薩最傑出的公民都被埋葬在這裏。周邊的墻壁上還裝飾著14世紀和15世紀的美麗壁畫,但可惜的是這些壁畫在二戰的盟軍空襲轟炸中遭到了破壞,至今仍在修復中。墓地本身還有著三座較為古老的小教堂。
比薩市集(Piazza delle Vettovaglie)
與意大利其他地區通常性質的壹日市集不同,這裏每天早上都會變成熱鬧無比的公開市集。比薩市集已經有著上百年的 歷史 傳統,是屬於當地人最愛的購物市場和夜生活中心,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和其他生活用品。對於想體驗壹把真實比薩人生活的遊客,這裏是必逛的景點之壹。
漫步這裏,妳會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四周環繞著古典風格的建築和門廊,熙熙攘攘的人群走過壹個接壹個的帳篷挑選商品。這裏是購買日用食品或在門廊下的小酒館享用本地特色小吃或打卡用餐的好地方,相比市中心而言價格更實惠。廣場上還有咖啡館、葡萄酒商店、肉店、魚販、面包店和香料店,足夠來采辦壹些伴手禮。
比薩中世紀城墻
作為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墻,這裏也是遊客不應錯過的好地方。與大多數只剩下遠距離觀賞功能的古城墻相比,比薩中世紀城墻是真正可以漫步和觸碰的。
經過多年的修復,遊客現在可以在選定的日子參加比薩城墻上的徒步旅行。這條三公裏長的小徑可以欣賞到塔樓和城墻的景色,還可以在這裏走過城市的四個大門:奇跡廣場的新門、盧卡門、聖芝諾門和卡爾切薩納門。壹般來說,比薩古城墻會在四月到九月的時間段向遊客開放。
位於奇跡廣場防禦城墻西北側的聖瑪麗亞塔也是壹大景觀,這座建築始建於1155-1161年。1499年,該塔和所屬城墻遭到了佛羅倫薩人的猛烈圍攻,建築幾乎被戰火摧毀並降低到與城墻齊平。由於建築材料使用了壹種凝灰巖,直到19世紀,比薩人才再次重建了這裏,光是修復工作就進行了將近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