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曬幹的人參:主根長約3-10厘米,直徑0.3-2厘米。表面黃棕色,有深褐色橫條紋和縱皺紋,細枝根和須根已被除去,只留下痕跡。脆、輕、平、白色,有放射狀裂紋。氣味是甜的,味道是苦的。根莖和須根完整的,稱為“全生曬參”。?
2.白參:具有與糖參相同的特性,形態較好,與野山參相似,但多為直形,根莖較長,須根分散,短而脆。?
3.骨碎補:主根表皮已去,體表淡黃色或類白色,上端橫紋不明顯,但可見淺縱紋和枝痕。其他性狀與曬幹的人參相似。
4.紅參:主根長約5-20厘米,直徑0.7-2厘米。表面紅褐色,半透明,有較大的縱向皺紋,不明顯的環紋和分支根痕。根莖黃褐色,上面有4-6個碗狀莖痕。硬而脆,切面扁平,角質,紅褐色,中心較輕。氣味清香,味道微苦。?
5.刺參:主根長約6-15cm,直徑約1.2-2.5cm。表面淡黃色,上端環狀花紋不明顯,但可以看到很多加工造成的凹坑。枝根淺褐色,枝根和須根用線紮成牛尾狀。截面是白色的。氣味芳香,但味道甘甜微苦。?
6.側參:特征與紅參相同,但壹般以根莖長、體長圓、分支根長為特征。?
7.有機人參:無農藥殘留,無化肥,無轉基因。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人參的成分和功效。
6、野山參:又名人參。主根,短租,與根莖等長或短,有兩個主枝,看起來像人體。上端有細而深的橫環。根莖細長,壹般長3-9厘米,上部扭曲,俗稱“野頸葦”。葦缽密集,下部光滑無葦缽,俗稱“圓葦”。須根稀疏,約為主根的1-2倍,柔韌不易折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點)。
都是黃白色,皮膚細膩光滑。氣味濃烈,味道酸甜苦辣。根莖上部四面密植蘆葦碗,根莖下部有長蘆葦。主根上端有細而深的密集螺旋線。壹般中下部沒有紋路。須根稀疏而長,不易折斷。上面有明顯的疣狀突起。?
9.人參須:人參須最常見,性能與人參須相似,但作用較小,較溫和。
10,園參:根莖壹側或兩側有蘆缽,無園蘆。主根上端有粗大的橫條紋,不呈螺旋狀,有時全身可見橫條紋。須根呈掃帚狀,短而脆,上面沒有明顯的疣狀突起。
11、大力參:主根長5-15厘米,表面淡黃色,半透明,有明顯的縱向皺紋,上端有褐色橫條紋。細枝根和須根已被去除。又硬又脆。斷面平坦透明,有角質。氣味是甜的,味道是苦的。?
12、宜山參:外形與野山參相似,但主根下部常較肥,紋路粗而淺,常延續至主根中部,須根內珍珠點較少。?
13、高麗參:產於朝鮮的人參,俗稱高麗參,又稱碧芝參、高麗參。商品分朝鮮紅參和朝鮮白參,紅色的最好。
14,朝鮮紅參:加工方法與國產紅參相同。車身比較結實,雙馬蹄形簧片齊肩。單筘名“單碗筘”,中間深陷,邊緣整齊,質硬。主根長約6-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表面紅褐色,順紋,上半部黃色,所有邊緣垂直。樹枝和樹根彎曲交叉。質量和強大的重量。斷面角質有光澤,有菊花紋。香氣濃郁,味甜微苦。?
15,朝鮮白參:蘆頭類似園參,身呈圓柱形。表面黃白色,有淺棕色細紋。大部分須根被去除,呈海綿狀。該截面有壹個中心。微香、微甜、微酸。?
擴展數據:
人參的經濟價值:
人參自古就有“百草之王”之稱,是滋陰益氣、固本培元的佳品。它含有多種皂甙和多糖。浸出液能被皮膚緩慢吸收,無不良刺激,能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營養,調節皮膚水油平衡,防止皮膚脫水、硬化、起皺。
人參活性物質能抑制黑色素的還原性能,使皮膚白嫩光滑,增強皮膚彈性,再生細胞,最適合護膚美容。將人參直接浸泡在50%的甘油中,10天後用甘油擦臉,或者將人參煎成濃汁,每天倒入壹點洗臉水中,用含人參的甘油或人參水擦臉,可以使皮膚相當滋潤。
百度百科-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