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間,或者通過人工致盲蝙蝠,蝙蝠仍然可以自由飛行,避開障礙物。
科學家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和尋路方法發明了雷達。雷達的作用非常廣泛,我們經常乘坐的飛機也離不開雷達的幫助。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顯示在電子儀器上。從雷達的電子儀器上,駕駛員可以清楚地看到前方是否有障礙物,並確定航向。今天,“盲飛”這個詞就應運而生了。
2.螢火蟲和人工發光
科學家發明的電燈照亮了我們的夜晚。但是電燈只能將壹小部分電能轉化為可見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對人的眼睛也不好。那麽,有沒有只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當人類不知所措時,就把註意力轉向自然。
在自然界中,螢火蟲發出的光不會產生熱量,所以也被稱為“冷光”。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發光效率高,而且壹般比較柔和,適合人眼,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發光是人類的理想光源。
科學家通過研究螢火蟲腹部的發光裝置,制造出了熒光燈,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照明光源。現在,科學家發明了接近生物光的冷光用於安全照明,被稱為“人工冷光”。
3.電魚和伏特電池
除了眾所周知的電鰻,自然界還有很多魚類可以放電。人們把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都有不同的放電技巧。電鰩、電鯰和電鰻的放電能力最強。電魚放電的奧秘在哪裏?經過科學家對電魚的解剖研究,終於發現電魚體內有壹個奇怪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機由許多小板電池組成。
電魚的非凡技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19世紀初,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設計了世界上最早的基於電魚發電器官的電池。
因為這種電池是按照電魚的天然發電機設計的,所以被稱為“人工電官”。除了電池,還有壹個理論上可能但技術上無法實現的想法:如果能成功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麽就能很好地解決所有車輛的動力問題。
4、蒼蠅和氣體分析儀、氣味檢測儀、蠅眼透鏡。
我們討厭的蒼蠅壹般被歸為害蟲,但它們的翅膀是天然的導航器。而且它的眼睛是壹種“復眼”,由3000多個小眼睛組成。人們模仿它,制成“蠅眼透鏡”。
它是壹種用途廣泛的新型光學元件。“復眼相機”是由數百個或數千個小鏡頭組成的鏡頭,壹次可以拍攝數千張完全相同的照片。這種相機應用於印刷制版和電子計算機的大量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質量。
此外,還通過蒼蠅對氣味的敏感特性,成功復制了壹種非常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它已經被安裝在飛船的駕駛艙內,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所以,我們不能絕對地把蒼蠅定義為害蟲。
5.鵝和航海家
候鳥的遷徙長達數千公裏。但他們總能準確到達世代選擇的目的地。這說明候鳥有很好的導航能力。
科學家認為,它們都有自己特殊的感知器官,可以利用磁場、太陽和重力來感知和分析自然界中不同區域環境因素的變化,從而識別方向,鎖定遷徙路線。科學家們在研究和了解了鳥類導航的原理後,研制出了各種導航儀器,這些儀器為航空、航海和汽車的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