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梨的果皮發育過程是怎樣的?

梨的果皮發育過程是怎樣的?

梨的果實在植物學上稱為假果,其外皮是由花托和萼筒(基部)外層組織形成的,與真果的果皮由子房壁形成不同,但在習慣上多稱為果皮。

(1)成熟果的果皮結構鴨梨的果皮由三部分組成,最外面是由蠟質和角質組成的覆蓋物,其內是表皮細胞層,再內是木栓化細胞和厚壁細胞層(是皮的主要部分)(如圖)。

如圖 鴨梨果皮結構及其發育

a.花蕾膨大期b.開花期c.開花後15d d.花後30d e.花後110d 1.表皮毛2.表皮細胞3.剛完成分裂的細胞4.角質層5.蠟質6.厚壁細胞7.木栓化細胞8.薄壁細胞(果肉)

(2)表皮層發育表皮細胞處在花托和萼筒的最外面,在開花前為小型的長方形細胞,排列緊密,細胞質濃,並含有許多葉綠體,使未成熟果呈現綠色。表皮上分布著氣孔器,並著生稀疏的表皮毛。在臨開花前,表皮毛脫落。據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研究,鴨梨的表皮細胞只進行垂周分裂,因而表皮層只有壹層細胞,與茌梨、二十世紀梨有兩層表皮細胞不同。隨著幼果生長,表皮細胞形狀逐漸由長方形變為方形、近半圓形或三角形,其外的角質逐漸填充到細胞間隙中去,表皮細胞排列顯得十分松散。鴨梨果實的表皮層除果柄周圍由於尚不清楚的原因易自然破裂外,其余表皮在不遇到外來傷害(如機械傷害、凍害、藥害等)的情況下,發育完整。

(3)角質和蠟質發育角質覆蓋在表皮層外。在梨的品種中,鴨梨、茌梨、秋白梨的角質層較厚,而錦豐梨較薄(張華雲等,1997)。鴨梨的角質在臨開花前開始出現,開花期已很明顯,此時雖很薄,但厚度均勻。此後隨果實生長逐漸加厚,開始出現厚薄不勻的情況,並隨著表皮細胞間隙的擴大,逐漸填充到間隙中去。在自然條件下,角質發育較充分,厚度較大,而果實套袋後,角質厚度較薄。

蠟質覆蓋在角質層外,為果實的最外層覆蓋物。與蘋果相比,梨的蠟質很薄。在梨的品種中,鴨梨的蠟質厚度薄且不均勻;而雪花梨、碭山酥梨則較厚,也較均勻。鴨梨的蠟質約在盛花後30d產生,此後逐漸增厚。果實套袋後,促進了蠟質的發育,其厚度較不套袋果增加。

(4)木栓細胞層及厚壁細胞層發育木栓細胞層在表皮層內,其內是厚壁細胞層,二者組成梨的堅韌果皮的主要部分。在梨的品種中,鴨梨、茌梨、秋白梨的木栓細胞和厚壁細胞層較厚,為6~10層,厚34~40μm;而蘋果梨、錦豐梨較薄,為2~4層,厚約20μm(張華雲等,1995)。鴨梨從盛花後20~25d細胞停止分裂時起,靠近表皮的細胞胞壁開始加厚,逐漸發育成為厚壁細胞。厚壁細胞形成的順序是由表皮向心、由果實梗端向萼端發展,其細胞形狀也逐漸變為方形、長方形。

花後40d左右,靠近表皮的厚壁細胞開始木栓化,木栓化的順序與胞壁加厚的順序相同,細胞的形狀趨於扁平。到近成熟時(盛花後150d),果實梗端有4~5層木栓化細胞、2~4層厚壁細胞,果實胴部、萼端的層數依次減少。

(5)影響果皮發育的因素強光和幹燥的氣候促進角質發育,而弱光和較高的濕度則有利於蠟質發育,因此套袋果比不套袋果的蠟質厚而角質薄。果面受到枝葉摩擦、幼果受波爾多液等農藥的傷害,表皮及其覆蓋物遭破壞,會使木栓化細胞暴露,形成銹斑。噴施多元素微肥“多效素”(河北石家莊農業學校研制)有利於蠟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