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唇魚魚肚(黃唇魚圖片大全)

黃唇魚魚肚(黃唇魚圖片大全)

黃唇魚魚肚

金錢鰵魚肚最貴,是用金錢鰵的鮮魚膘剖開曝曬而成,位列鰵膠之冠,素有“貴如黃金”。

金錢鰵又稱黃唇魚,閩粵人稱金錢_,溫州人稱黃甘,是海洋裏的壹種珍貴魚種,目前已經接近瀕危滅絕的狀態。

據老漁民介紹說,金錢_在解放前,溫州沿海各地常有捕撈,視為上等大補品,尤其是魚膘甚為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金錢鰵魚膠分為小須金錢和大須金錢兩種。金錢鰵魚膠是花膠中的極品,被稱為“魚膠之王”。

魚種:

小須金錢鰵魚膠即黃唇魚金錢鰵魚膠,黃唇魚是我國特有的魚種,喜歡生活在鹹淡水交界的深50~60米海域,這種魚常年躲在深海洞裏,不吃魚餌,再加上數量稀少,再加上黃唇魚聽覺極其敏銳,遊走速度極快,故極難獵捕,只有在每年3至6月會遊到中上層繁殖才有極少的可能捕獲,通常捕獲黃唇魚是在繁殖期或病老將死才被抓到。

好多漁民三代人都難以遇到或看到,故金錢鰵魚被漁民譽為神魚,要修來八輩子的福份才能擁有金錢鰵魚膠,被視為最高級別滋補品,甚為珍貴,素有“貴過黃金”之說,常被富貴人家視為救命稻草的家傳之寶。

產地:

廣東沿海、閩南沿海、南澳島、溫州洞頭、南、北麂漁場及甌江、香港大澳水域等地。

黃唇魚圖片大全

最貴的海魚壹斤2萬,是黃唇魚。

黃唇魚,俗稱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鰵、金錢_。體長、側扁,尾柄細長、吻突出,頭部被圓鱗、體被銀元般櫛鱗,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胸鰭腋下有壹黑斑;眼似銅鈴,上側位;口端位,斜裂;牙細小,上額外行牙和下額內行牙擴大;背鰭連續;臀鰭第二鰭棘粗長,尾鰭楔形。

按魚體外型區分,黃唇魚有兩種:

壹種頭鈍,叫大鷗,又稱排口或大頭黃唇魚,棲息在10米以上的深水處,純海水區域較多;

另壹種頭較尖,叫白花,又稱尖頭白花,常棲息於鹹淡水河口海域的中上層。東莞海域兩種黃唇魚都有,大頭黃唇魚較少見,尖頭白花較多。

地處東海、南海交匯處的南澳島,原來黃唇魚資源較為豐富,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期間,這裏的近海和內灣漁民時而捕獲這種魚或發現其死魚浮身。但由於後來幼魚棲息的江河下遊、河口和生長海域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人為的過度捕撈,使黃唇魚處於瀕臨滅絕的地步。就南澳而言,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每年捕撈的黃唇魚不但屈指可數,而且魚體逐年細小。1984年4月9日,南澳縣後宅鎮山頂村漁民曾捕到長1.8米、體重達86公斤的黃唇魚,為南海區捕撈史上所罕見。但近10余年,別說體重20公斤左右的黃唇魚不見蹤影,就是體重10公斤以下的黃唇魚也難得壹見。

由於黃唇魚鰾的形態已經轉化,形成了壹種獨特的類型,在系統發育上成為石首魚科的壹個小支,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於黃唇魚,國家也是有保護它們的,把它們列為中國國家重點水生野生動物,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殖也正在研究中。

黃唇魚肌肉和鰾的營養成分都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類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優於FAO/WHO的理想模式,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均較高,種類齊全。鰾的氨基酸組成較FAO/WHO的理想模式低,但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5.90%,高於其他已報道的水產品,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較低;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豐富,富含鮮味氨基酸;在氨基酸測定中發現了牛磺酸、γ-氨基丁酸、鳥氨酸和羥脯氨酸等4種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衍生氨基酸。肌肉和鰾的支/芳值均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與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分別為1.45和1.51,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鈉、鉀、鎂、鐵、銅、鋅等元素。黃唇魚肌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肌肉和鰾均屬於優質的海產蛋白源。

魚肚品質最好的是什麽魚

魚肚有黃魚肚,回魚肚,鰻魚肚,魚肚壹般只是從這三種魚裏面弄出來的第壹種黃魚,第二種回魚,第三種鰻魚,魚肚就是基本上這三種魚裏面的沈浮器官弄出來,然後晾曬風幹,曬至顏色發黃,基本上差不多就是魚肚了,也就是所謂的魚膠營養價值是很高的。

哪裏還能捕撈的黃唇魚

只確實見於太平洋西北部的福建、上海、浙江、香港和澳門沿岸,亦有記錄於臺灣海峽。有可疑的發現報告於越南壹方的北部灣。在香港,黃唇魚主要棲息在南面水域,如青山壹帶水域、索罟灣和蒲臺島等。發現報告主要於河口,可見於半鹹淡水和海洋。長江、舟山群島、閩江和珠江河口的香港至太平水域曾是它們的繁殖地,夏季期間繁殖於半鹹淡水的河口沙質或泥質環境。有集體產卵的習性。在珠江河口,根據漁民的資料,較多的產卵個體和相信較合適的環境所估計,相信東莞仍有黃唇魚繁殖。[4黃唇魚主要產區在廣東沿海和閩南漁場。棲息在近海水深50~60米海區,幼魚棲息於河口及其附近沿岸,大多體長為1~1.5米,大者能達50公斤以上。該魚以蝦和蟹等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喜歡逆流渾水,厭強光;3月~6月向沿岸洄遊,產卵繁殖。在此期間,由於其鰾內空氣振動在水下傳出媚媚動聽的聲響,時強時弱,且有音樂之旋律,100米周圍海區可聞其聲。以往,溫州洞頭、南、北麂漁場及甌江河口段也時有捕撈。2004年11月中旬至2005年2月下旬,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黃唇魚頻頻現身粵東南澳海域,僅自撞漁網被誤捕的就達12條。為南澳島50多年來所罕見。黃唇魚,南澳漁民俗稱金錢_,屬近海大型暖溫性底層魚類,分布於東海和南海,是中國的特有魚種。1988年,我國將其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唇魚是上等大補品,尤其是魚鰾曬制而成的魚肚甚為珍貴,有“貴如黃金”之說。具有滋補身體、活血壯陽的特殊功效,用於老弱病殘的補品和婦女產後出血的止血脫虛別具效驗。地處東海、南海交匯處的南澳島,原來黃唇魚資源較為豐富,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期間,這裏的近海和內灣漁民時而捕獲這種魚或發現其死魚浮身。但由於後來幼魚棲息的江河下遊、河口和生長海域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人為的過度捕撈,使黃唇魚處於瀕臨滅絕的地步。就南澳而言,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每年捕撈的黃唇魚不但屈指可數,而且魚體逐年細小。1984年4月9日,南澳縣後宅鎮山頂村漁民曾捕到長1.8米、體重達86公斤的黃唇魚,為南海區捕撈史上所罕見。但近10余年,別說體重20公斤左右的黃唇魚不見蹤影,就是體重10公斤以下的黃唇魚也難得壹見。這次在南澳海域自撞漁網被誤捕的黃唇魚多為10公斤左右的個體,最小的體重只有7公斤,最大者體重達18公斤,大多被流刺網纏獲,個別為底拖網捕獲。就連過去從未捕得這種刁鉆魚類的浮拖作業以及內灣定置網這次都有誤捕記錄。有關專家根據這些黃唇魚生長期、群體結構等方面的情況分析,認為現身南澳海域的黃唇魚種群可觀,具有壹定的生長密度。如果保護得當,無論是安居於當地海域,還是按習性洄遊,將有望達到可持續生長的密度,也為開展黃唇魚的人工馴養、繁殖研究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