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蘇軾《江城子》中有哪些典故?

蘇軾《江城子》中有哪些典故?

宋代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中,作者用了“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這三個典故。

1、親射虎

典故出處:

出自《三國誌》記載,孫權在壹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

作用:

勾勒了壹個英武豪邁,氣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發了渴望立功報國的豪情壯誌。

2、遣馮唐

典故出處:

《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壹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太守。匈奴曾壹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欺眾。後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少了六個首級),被削職。

經馮唐代為辨白後,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雲中郡太守。

作用:

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意思是說,什麽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起用自己。運用典故,使表達委婉含蓄。

3、射天狼

典故出處:

星名,壹稱犬星,舊說主侵掠。比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作用:

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壹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壹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壹掃而光。

擴展資料:

原詩:

《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釋義: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

我雖沈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麽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賞析:

作者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氣粗膽壯(即胸膽尚開張),鬢發有些花白,又有什麽妨礙呢!看來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裏所指,已不限於打獵。

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麽時候才派馮唐到雲中傳達命令。這裏用了漢文帝劉恒時的壹個典故。“雲中”是漢朝的壹個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壹帶和山西省西北部壹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

漢文帝曾派馮唐到雲中郡,傳旨赦免前雲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後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可見,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並不是無的放矢。

因為,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後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釋義: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屬於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表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壹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誌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壹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壹首表現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百度百科——江城子·密州出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