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方法
春秋兩季適宜播種繁殖。播種前,土壤和種子要經過嚴格消毒,防止生長期病蟲害。應使用70%甲基硫菌靈對土壤進行消毒,同時使用90%敵百蟲對土壤進行殺滅。種子可以在收集時播種,也可以儲存到春秋兩季。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減少種子貯藏的麻煩,可以將種子陰幹後直接播種。播種前,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取出後放入竹籃中晾幹,然後播種。播種後應加強田間管理,保持土壤濕潤,30天左右出苗。當幼苗長到4 ~ 6 cm時,應及時清除雜草,並結合間苗施肥。每隔10 ~ 15天施1次3% ~ 5%稀大糞尿和1% ~ 2%腐熟餅肥。以後用0.5% ~ 0.8%的復合肥倒在幼苗根部周圍,盡量不要把溶液倒在葉子上。施肥後在葉子上灑水,避免燒焦葉子,第二年春天移栽幼苗。
紅色水果
扡插繁殖可在3-5月進行。取當年健壯成熟的枝條,長8 ~ 10 cm,留2 ~ 3片葉。床土為疏松的沙壤土或泥炭土,排水和消毒良好。插好後用80%遮陽網覆蓋澆水,然後每天噴水1 ~ 2次,每次3 ~ 5分鐘,40 ~ 50天左右生根。如用400倍的“生根孫”生根劑與黃泥混合成泥,將插條蘸泥,待泥幹後插入育苗池。苗木插入育苗池時,先用棒式千斤頂再插苗,防止黃泥與插條分離,影響生根效果。插後28 ~ 35天左右即可生根。
壹年四季均可進行分層繁殖,春季3-4月較好。壹般采用高空分層法。可選擇枝條的適當部位進行環剝,然後將塑料薄膜放入酸砂中,包裹在環剝處。膜內土壤經常澆水使其濕潤,生根大約需要3 ~ 4個月。生根後,可將盆栽或地面植物剪掉。
紅果仔
上遊流域管理
當幼苗長到8 ~ 10 cm時,即可移栽到上盆。如果苗種在上盆太晚,生長勢弱,會影響以後的生長發育。紅色果實是陽性花。種植時應選擇陽光充足的環境和排水良好的濕潤肥沃壤土,以滿足紅果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移栽時,植物應帶土塊移栽,也可在生長季節帶土塊移栽,但移栽前要將當年新梢的枝葉全部拔除,保持土壤濕潤。
紅果種子適當的澆水頻率要根據植株的大小、氣溫的變化和放置的地方而定,要適時適量。春天和夏天是生長季節,所以要給盆裏充分澆水。不要幹土,每天早晚澆水1次。8-9月是紅果的花芽分化期,應適當控制澆水,遵循“不澆水,但澆水要徹底”的原則。如遇幹旱,尤其是花果期,要及時澆足水。如遇持續暴雨,應及時排水。冬季要控水,每2 ~ 3天澆1次水。
理性施肥紅果喜歡肥料,但不喜歡厚肥。施肥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壹般氮肥主要施在幼樹和抽筍上,8-9月是紅果的花芽分化期,要適量施磷鉀肥,到10月就會出現花芽。在花果期,以磷鉀肥為主的復合肥或腐熟餅肥每10 ~ 15天可施1次。
及時修剪紅果苗應從苗開始修剪,在主莖上預留15 ~ 20 cm的高度進行修剪,促進側枝發生,盡快形成樹冠,同時控制株高,增加花量。觀賞期結束後,應采摘剩余果實,並重新切割植株1次。除剪去弱枝、過密枝和病蟲害外,其余長枝應剪短,以恢復植株的良好生長,也可將植株修剪成圓形和圓錐形。
適宜溫度紅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生長適宜溫度約為23℃ ~ 30℃。冬天註意保溫,溫度不能低於10℃,低於5℃會凍壞。
壹年四季都要把充足的陽光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保養。紅果如果放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壹天光照8 ~ 12小時,會使植株繁茂,嫩枝紫紅色或紅褐色更鮮艷。同時花的數量也更多,顏色更鮮艷奪目,結果更多。如果紅果暴露在陽光和陰涼不足的環境下,植株的枝葉會過度生長,瘦弱,花的數量會減少,結果會更少。
紅果仔盆景
紅果仔盆景
消滅病蟲害
疾病
①炭疽病。它發生在植物的果實、葉片、枝條、花蕾和葉芽上。幼葉受損,病斑多在葉片邊緣或尖端,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暗褐色,有漬水輪紋,邊緣紫紅色,後期病部下陷,病斑中心灰白色,輪內有小黑點。枝條受損時,病斑多發生在新梢基部,少數在新梢中部呈橢圓形或紡錘形,略凹陷,邊緣微紅。病竈後期深褐色,中部灰白色,上面有小黑點,皮質縱向裂開。如果病斑圍繞嫩枝壹周,嫩枝就會死亡。枝條上的病斑為梭形潰瘍或不規則下陷,剝去皮層後木質部變黑。花芽和葉芽變成黑色或黃褐色,邊緣不明顯,後期呈灰白色,上面有小黑點。嚴重時花蕾枯萎脫落,落果、落葉、枝條枯萎,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發病期可噴灑75%百菌清1000倍液、50%曲安奈德800倍液或20%三環唑600倍液。交替使用,連續噴2 ~ 3次,每周1次,效果顯著。
(2)煤煙病。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易發生,在我國各地園林植物中普遍存在。發病後,病株葉片布滿黑黴層,不僅影響紅果的觀賞價值,還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導致植株長勢衰弱,提早落葉。防治方法: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粉虱等。發病初期可噴灑800 ~ 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 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交替使用,連續應用2 ~ 3次,每周1次,效果顯著。
蟲害
①蚜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易發生,發生期長。6-8月肆虐,危害嫩芽、嫩葉、花芽,嚴重影響植物生長和開花,危害嚴重時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可用10%吡蟲啉2000 ~ 2500倍液防治。早春4-5月要進行早期防治,6-8月蚜蟲盛期,每月噴灑農藥3-4次,直至消滅。
(2)介殼蟲。介殼蟲經常藏在植物的葉腋、葉背或根部。介殼蟲分泌的密集露水會導致煤汙病,植物生長扭曲,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40% EC 800 ~ 1000倍可全株噴施,重點在葉背和植株頂部,葉正面適當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