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特殊的發音,自然承載著特殊的故事。
如果孩子壹個人吃飯,不分享,或者看別人拿著好吃的想自己要,會被取笑為“好奇的菜”雖然是“好吃的女人”的意思,但無所謂是男是女。只要好吃,就是“奇菜”。鄰居給了妹妹壹包辣條。我哥看到口水就伸手去搶。沒想到妹妹壹扭就跑了,弟弟自然成了“好奇菜”。說到這裏,回頭壹看,姐姐壹定要給哥哥。如果不分的話,姐姐豈不是成了“好奇菜”?
壹句口頭禪的背後往往是深厚的文化底蘊,《美味女人》也不例外。利川的生活很好吃,說“天然”也不過分,因為好吃,深入利川人的骨子裏。壹個東西壹旦深入骨髓,必然會成為文化。
如果問壹個家庭的第壹要務是什麽,答案不超過三個——吃,吃得好,好吃。在這裏,“好”這個字要念兩次。妳吃飽了,吃飽了,好吃了,利川人才會覺得幸福,才會覺得繁榮。至於其他穿用的東西,應該在後面。過去有些家庭孩子多,經常吃不飽飯,但孩子愛打扮,偶爾穿上花花綠綠的衣服。為此,他們被鄰居取笑了好壹陣子。直到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了才被廢棄。
好吃又體面,妳現在就吃。吃飯不僅要用心,還要有技術,但對於利川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利川人好客,壹桌好菜是待客之道。過年和婚喪嫁娶都是大事,最重要的是吃好,這樣妳請的酒席才能算光鮮或者傳千裏。所以,有事的話,大嫂們或者對門的隔壁,就會牽著手,三五個女人壹起忙著吃飯,玩得不亦樂乎。現在出去打工的人很多,人手不夠。過年,我們幹脆吃個“轉場會”。說白了就是幾個情侶輪流擺桌子。今天妳請我,明天我請妳擺幾桌,輪流吃飯。至於送什麽樣的禮物給家人,其實並不是很重要,但主人家怎麽請妳吃飯才是關鍵。
利川人的年貨最復雜。除了各種臘肉如臘豬蹄、臘腸、臘豬頭、臘豬尾、臘腰子和臘腸、牛羊肉、山珍野味,雞鴨魚肉也必不可少。說到雞鴨魚肉,雖然以前都是做成臘肉,現在不忍心新鮮吃,會配上酸菜、青椒、土豆、魔芋豆腐或者其他配菜。用火炒的時候,他們會炒壹鍋幹鍋。香萬裏的感覺讓人流口水。在除夕夜,每個家庭都要準備壹鍋烤肉,或紅燒肉,它是明亮的黃色和明亮的,就像黃澄澄豐收之日的米飯。看著看著,只需要切壹盤,蘸點水送入口中,仿佛生活的美好都在美妙的味道裏。
不管好吃不好吃,最重要的是“味道”。利川人對“味”的熱愛幾乎到了極致,要說對辣的講究,那是驚人的。四川湖南貴州好辣。有人說四川不怕辣,湖南不怕辣,貴州不怕辣。那麽,利川追求的是“辣”中的“香”。太棒了,不是嗎?可能是吃辣的最高境界吧。如果妳問什麽辣椒最香?答案壹定是本地辣椒。當地的辣椒,細長對稱,直徑約6-8毫米,像壹把滿月彎刀。無論是炒的還是煮的,紅的還是綠的,鮮的還是幹的,看著都令人興奮。只要經過利川人的手,都要稱贊“這海椒真香!”
在利川,其實很多“味”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上等的紅辣椒、紅大蒜、本地的生姜、香蔥、香菜、各家的豬油、酸水等等。
說到酸水,我得隆重介紹壹下。利川人不開心,但幾乎不沾醋。再好的醋也比不上自家壇子裏的酸水。從早上的壹碗酸菜肉絲面,到午餐的酸薯片(“薯片”要念三遍),再到晚餐的各種酸菜幹鍋,什麽都離不開酸味。在四川叫泡菜,利川人堅持。壹壇老酸水往往代代相傳,越老的酸水越珍貴。酸菜最大的特點就是開胃。也許是利川人口味比較重,壹般的口味開不了口,所以來到了這個世界。酸菜的制作方法簡單。把洗好的菜放進壇子裏泡幾天就可以吃了。保養壹罐酸水有兩個竅門,壹是不要碰油味,二是酒和糖可以滋養酸水。至於什麽時候放什麽,家庭主婦都心中有數。
酸味育人,讓利川姑娘水靈堅強。女孩和男孩都成了“美味的女人”。“美味女人”的名聲越來越大。後來,市裏幹脆建了壹條街,取名“美味街”。以前滿大街都是好吃的,多是燒臘,現在還是滿大街都是小吃,每次回家總想去轉壹轉。後來商業氣息越來越濃,有人註冊了“好吃婆”的商標,專做白楊豆腐幹。白楊的豆腐幹以其美麗而聞名。自古以來就是朝廷的貢品,好吃是自然的...
寫到這裏,意猶未盡。但是,如果什麽都涵蓋,沒有幾萬字的篇幅,是絕對不可能把“好吃的女人”講透的。所以就此打住,留點懸念。如果去利川,壹定要找壹個“好奇的菜”導遊,玩上幾天——保證讓妳品嘗到利川的味道,感受到快樂。
對了,壹定要記得嘗嘗利川的“泡椒面炒臘肉”——記得叫它“泡椒面”,“好奇盤”都叫它黃,亮,好吃!
舟山,2018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