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壹個節氣,芒種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農民們開始忙起來了。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芒種手抄報內容大全簡單”,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芒種手抄報內容大全簡單壹芒種簡介: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壹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壹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幹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幹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於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裏。
芒種手抄報內容大全簡單二有關芒種的習俗:
1、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就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2、送花神
農歷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壹迎壹送。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雕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3、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壹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4、安苗
芒種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芒種手抄報內容大全簡單三芒種養生:
芒種時節空氣潮濕,天氣濕熱,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濕熱之下,人難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這時要註意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妳幾招健身防病的方法。
1、堅持午休
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夏日晝長夜短,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註意午休。中醫表示,芒種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夏季炎熱的氣候逐漸開始了。但是也要註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可是千萬要註意,壹定要避開太陽直射,註意防暑。
2、清補不宜鹹、甜
芒種節氣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掌握好低鹽、多飲、清熱、淡軟的原則。多食用養陰生津食物,如西瓜、涼瓜、西紅柿、綠豆、冬瓜、木耳、絲瓜等。另外,我們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也壹定要註意不能過鹹、過甜。
芒種手抄報內容大全簡單四芒種節氣的氣候特征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幹旱等。
雨水: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壹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遊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壹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壹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遊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宋人範成大的《芒種後積雨驟冷》詩:“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播秧寒。”繪出了陰雨連綿不止,河滿溝平,農夫冒著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畫面。
氣溫: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壹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壹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位於黑龍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間,最熱的壹天37.1℃,就出現在芒種期間。
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壹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布高溫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