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蒜苔、精鹽、陳醋、醬油、糖、胡椒粉。
1,蒜薹洗凈。控制幹凈的水,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幹水分。
2.將水倒入燒開的鍋中,倒入陳醋、醬油、白糖、鹽精。
3.蒜薹曬幹後紮成小棍,方便放入小容器。
4.將蒜苗捆在幹凈的容器裏,不放油和水,倒入涼汁。
5、放在陰涼的地方,壹月到十多天,直到蒜薹顏色變深。
6.將蒜苗放入沒有油或生水的容器中,撒上精鹽。
7.揉至顏色變深,水微微流出。腌制30分鐘,腌制完後把水倒掉。
8、倒入涼的糖醋水,不放蒜。
9、置於陰涼處,腌制幾天。
大蒜抽薹簡介
別名:
又名蒜苔、大蒜、青蒜、
形態特征:
蒜苔,即大蒜的花苔,包括花莖(苔莖)和總苞(苔芽)兩部分。苔芽是大蒜花莖頂端的總苞,內含不發達的花序。
蒜苔沒有大蒜辣,它的蒜味可以增加菜肴的風味,所以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營養分析:
每100和0克的營養素含量如下:
能量61大卡,蛋白質2g,脂肪0g,碳水化合物15g,膳食纖維2g,維生素A 80g。
480微克胡蘿蔔素,0.04毫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2毫克煙酸,1毫克維生素c。
維生素e 1.04毫克,鈣19毫克,磷52毫克,鉀161毫克,鈉3.8毫克,鎂28毫克,鐵4.2毫克。
鋅1.04毫克,硒21.7毫克,銅0.03毫克,錳0.32毫克。
營養價值:
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藥用和營養價值。
食用功效:
唐《本草綱目》載:“大蒜能除水惡瘴氣、風濕、寒氣、癬痹,藏邪,宜溫補。”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大蒜澆汁,可治吐血心痛。煮汁喝,治角弓。敷臍可減焦、除水、利便;腳貼心經,可誘熱下行,治腹瀉、霍亂、止血;在肛門處,可以通過深層靜養,封閉經絡。”大蒜在中藥中用於祛寒濕、殺蟲解毒。其性溫和,味辛,主要用於治療感冒、鼻塞、肺虛咳嗽、百日咳、腹瀉、痢疾、肺結核、鉤蟲、蟯蟲等。
溫中下氣:蒜薹能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臟腑。
抑制細菌:蒜苔中含有的大蒜素和大蒜素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痢疾誌賀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等細菌的生長繁殖。。蒜苔中含有辣椒素,其殺菌能力可達青黴素的十分之壹,對致病菌和寄生蟲有很好的殺滅作用,可預防流行性感冒、傷口感染和驅蟲。
治療便秘:蒜苔皮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刺激大腸排便,治療便秘。
痔瘡的防治:多吃蒜苔可以預防痔瘡的發生,減少痔瘡的復發次數,對輕中度痔瘡有壹定的治療作用。
抗腫瘤抗腦炎: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大蒜不僅是壹種“天然抗生素”,它能殺滅15種以上的有害細菌,還能治療高血壓,保護神經系統和冠狀動脈,控制人體內某些內分泌腺的功能。大蒜中的大蒜素、大蒜素、大蒜素能降低人體胃中的亞硝酸鹽,具有很強的抗腫瘤作用。近年來被廣泛用於治療腫瘤。1970-1974全國胃癌普查顯示,大蒜產區蒼山縣胃癌發病率為總人口的3.4/65438+萬,在長江以北65438+萬人口以上的縣市中最低。對預防痢疾和日本腦炎也有奇效。
護肝、防冠心病、防血栓:蒜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和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的作用,可預防血栓形成。可以保護肝臟,誘導肝細胞解毒酶的活性,阻斷亞硝胺類致癌物的合成,從而預防癌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