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
秋天雨水少,天氣幹燥,空氣缺乏水分。人容易出現壹系列幹燥癥狀,如鼻咽幹燥、聲音嘶啞、幹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俗稱“秋燥”。秋燥不僅讓人感覺不舒服,還會誘發很多傳染病,比如感冒、癤子、鼻炎等。所以秋季要養陰防燥。飲食上,要經常喝白開水、蔬菜湯,多吃梨、葡萄、香蕉、銀耳、蔬菜等滋補食物,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早睡早起。早睡養陰,早起潤肺,呼吸新鮮空氣,使身體充滿津液和能量。
感冒
秋季氣候特點是早中晚天,室內外溫差大,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寒冷刺激,抵抗力減弱,所以病原微生物就會乘虛而入,使身體患感冒。預防:根據氣溫變化選擇衣服;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保持環境通風良好;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經常用冷水洗臉和鼻子也有助於預防感冒。
性鼻炎
秋季也是過敏性鼻炎的好季節。如果經常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鼻咽黏膜發癢,就有可能得了這種病。預防:在已知過敏原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接觸。不明過敏原的患者在查出過敏原後要“遠離”,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溫差較大時要註意保暖。
胃腸疾病
秋天,天氣秋高氣爽,人的食欲大增。吃得太多,喝得太多,容易加重腸胃負擔,引起功能障礙;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容易造成腹部受涼,導致腸道蠕動增加,腹瀉。預防秋季腹瀉重在維護脾胃,防止胃病復發。
呼吸道
秋季氣候多變,早晚室內外溫差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還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容易感冒,引發扁桃體炎、氣管炎、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患者的癥狀往往更嚴重。因此,秋季要註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加強戶外活動,增強身體抵抗力。
肺結核
結核病是壹種呼吸系統疾病,其中結核分枝桿菌侵入肺部並導致肺部病變。這是唯壹的傳染性肺結核。秋季戶外活動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傳染性肺結核患者近距離接觸,造成感染。提醒人們在出現臉紅、低燒、乏力、盜汗、咳嗽、吐痰時要提高警惕。
瘧疾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夏秋季最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寄生在人體肝細胞和紅細胞中的瘧原蟲,其傳播者主要是蚊子。瘧疾的主要癥狀是發冷和顫抖。幾分鐘後開始發高燒,高燒可高達40℃。出汗約3至4小時後,體溫逐漸降至正常。除了寒戰和發燒,患者還經常感到虛弱、疲倦、頭暈、不想吃飯。如果妳是壹個孩子,妳有時可能會抽搐。瘧疾嚴重的患者可能昏迷不醒,胡言亂語,頸部僵硬,甚至危及生命。
對於瘧疾的預防,關鍵是防蚊和滅蚊。清除垃圾和雜草,填平汙水坑;臥室要掛窗簾、紗窗,晚上睡覺要放下蚊帳;可以噴驅蚊劑,也可以點蚊香、艾葉;也可以口服壹些維生素B1。同時註意個人防護,晚上開始穿長袖內衣,暴露部位塗驅蚊劑,睡覺時註意避免接觸蚊帳。
支氣管哮喘
哮喘是壹種過敏性疾病,其發作多為季節性。每年夏末秋初開始,中秋達到高峰,寒冬放緩。此病男女老少皆可患,且易復發,平均患病率為2%。哮喘發作前往往有先兆癥狀,如反復咳嗽、胸悶、連續打噴嚏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急性哮喘。由於痰稠,不易咳出,患者往往被迫坐起。嚴重者可出現口唇指甲發青、四肢發冷、出汗、心跳加快等癥狀。發作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天不等。哮喘是壹種容易發作的慢性疾病,哮喘患者在緩解期應積極預防:壹、盡量避免過敏原:常見的過敏原有風媒花粉(如冬青、蓖麻、艾草等。)、黴菌孢子、蟎蟲,以及壹些生產性粉塵(如棉塵、蠶蛾、粉塵、山藥粉);如果哮喘患者知道自己對什麽過敏,就要盡量避免。其次要在夏季治療:從小夏到立秋,也就是“三伏天”,是壹年四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治療可以使患者的陽氣得到充實,增強抗病能力。
慢性咽炎
之所以要特別註意秋季咽炎的防治,是因為秋季氣候晴多雨少,氣候幹燥。咽炎如果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療,就會變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層和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癥的壹部分,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慢性咽炎的主要癥狀是咽幹痛、咽部暗紅,多為陰虛火旺所致。防治宜養陰清熱利咽,可采用藥物防治,如取麥冬3克、65438+甘草0.5克、金銀花3克、烏梅3克、橄欖3克,以煮水泡。飲食上要經常吃綠豆飲料或者雪梨漿。
心血管病
秋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據相關資料顯示,秋末冬初腦血栓和腦出血的發病率遠高於其他季節。隨著天氣變冷,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堅持服藥,盡可能進行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避免誘發和加重心血管疾病。
沮喪
秋葉,多風多雨,往往會讓人有被景觸動的感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產生暮氣沈沈的感覺,誘發負面情緒。嚴重的話,他們整天郁郁寡歡,話也少,很容易患上抑郁癥。預防抑郁癥,要註意心理調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做自己喜歡的事,勤於鍛煉,投身大自然。涼爽的秋天是旅遊的好時候。
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第11期刊登的壹篇文章援引德國健康專家哈德瑪·班克霍弗(Hadma Bankhofer)的話稱,只要飲食均衡,很多人的秋冬精神抑郁癥都可以輕松解決。
富含鋅的食物,如魚和谷類,可以改善情緒;香蕉是秋季抑郁癥患者的最佳食物,因為它富含壹種叫做“好心情激素”的復合胺;富含鉀、鎂、鐵的食物,如南瓜子或葵花籽,容易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情緒;面條可以提高血糖水平,使人心情愉快。
班克霍夫還建議疑病癥患者在秋冬季少吃肉,以防止過多的肉抑制血清素的合成,血清素使他們感到快樂。
中風
深秋低溫可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從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會導致腦血管破裂。寒冷還會增加血液中纖維蛋白的濃度,造成血液黏稠,導致血栓形成。因此,應重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原發病的治療,註意先兆癥狀。如發現突然頭暈、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四肢麻木等情況,應及時送往醫院,以防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