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種植蘋果樹?

如何種植蘋果樹?

蘋果樹栽培技術

蘋果也是壹種對土壤適應性較強的高產果樹。壹般山岡薄地、河灘沙荒和輕度鹽堿地,經過適當改良後,都可進行成片栽培

生長結果習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生長結果習性 蘋果根系無自然休眠期,成年樹壹年內有2~3次生長高峰,依光合產物分配、地上部器官形成速率及土溫、水分等外界環境而轉移。根系第壹次生長在萌芽前開始,至開花和新梢旺盛生長時轉入低潮;新梢近停長時,根系生長出現第二次高峰,數量多但生長時間短;第三次生長高峰在秋稍停長和果實采收前後,由於淮北地區秋季較長,故根系這次生長的持續時間較長,生長量也大,是樹體積累貯藏營養的良好時機。此外,上、下層根系受土溫的影響而有交替生長的現象。

蘋果的枝條分生長枝和結果枝兩類。生長枝依其長度又有長枝、中枝、短枝和葉叢枝幾種。不同類型的枝條,其停止生長的早晚和積貯養分的能力不同。葉叢枝和短枝~般在萌芽展葉後3~4周即停止生長,養分積累早,且很少外運。中、長枝停止生長較晚,有時不能形成項芽。它們的同化養分制造較多,外運量也大,是樹體(包括根系)貯藏營養的主要來源。所以,同壹株樹上要有不同數量和比例的長、中、短枝相配合、蘋果新梢常表現有明顯的二次生長的特性,長枝可分為春梢和秋梢兩部分。與北方蘋果產區相比,新梢生長量大和秋梢比例大,是淮北地區蘋果枝條生長方面的兩個特點。幼樹容易表現旺長。

不同的蘋果品種,其萌芽率、成枝力和頂端優勢性均存有差異,從而影響到整個樹冠的幹性、層性和樹形方面的差異,也影響到始果期的早晚。

結果枝依其長度和花芽著生的位置,可分成長果枝(>15厘米)、中果枝(5厘米~15厘米)、短果枝(<5厘米)及腋花芽枝四類。花芽為混合芽,開放後能抽生結果新梢,並在其頂端開花結果。因結果新梢極短,且著果後膨大形成果臺,故其結果枝實際上為結果母枝。多數蘋果品種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有些品種在幼樹期和初果期長、中果枝和腋花芽枝均占有壹定的比例,是幼樹能早期結果的~種表現。隨樹齡增長,各類結果枝的比例會產生變化,逐步過渡到以短果枝結果為主。

結果新相結果後,壹般其上發生l~2個果臺副梢(即果臺枝),或長或短,與品種特性相聯系。果臺技連續形成花芽的能力因品種和營養而異,國光可連續5年,金冠3年左右,紅星多數隔年形成花芽結果。

蘋果通常是異花授粉結實的樹種,生產上需要配置授粉品種,才能達到正常結實率的要求。但有的品種,如國光、安娜、麥艷,具有壹定程度的自花授粉結實率。花期壹般6~8天。高溫、幹燥時花期縮短,空氣冷涼潮濕時花期延長。有的品種花期較長,花分批開放,首批花質量好,著果率高,花量多時可及早疏去晚期花;如花量不足,或首批花遭受霜凍時,可充分利用晚期花。

果實發育過程中,有壹次落花、兩次落果的過程。落花是本授粉受精花的脫落,子房未膨大。第壹次落果在花後1~2周發生,是由於受精不完全所引起,幼果已有壹定大小。第二次落果在第壹次落果後2~4周發生,又稱“六月落果”,主要由於各器官間對養分的競爭所引起,與樹勢強弱的關系較大。此外,有的品種在果實成熟前還有壹次采前落果。六月落果是果樹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壹種自疏現象。正常的、壹定數量的落果是自然的,但如因氣候不良或栽培技術不當造成嚴重落果,則會影響產量。據計算,在花量較多的情況下,只需5%~15%花量結果,即可保證豐產。不同蘋果品種每花序的自然著果數常有差異,金冠、國光常較多,可達4~5個,元帥、紅星常僅1個,紅玉也僅1~2個。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蘋果性喜冷涼幹燥、日照充足的氣候條件。壹般認為,4~10月生長期的平均氣溫12度~18度最適於蘋果的生長。夏季溫度過高,平均氣溫>26度時,花芽分化不良,果實發育快,不耐貯藏。紅色品種成熟前適宜的著色溫度為10度~20度,如晝夜溫差小,夜溫高,則上色困難。對照誰北地區氣候條件,尤其是中熟紅色品種在溫度方面離最適要求有壹定的差距,往南至長江流域,則這種差距加大。

世界蘋果主產區的年降水量約在500毫米~800毫米。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期,要求空氣比較幹燥,日照充足,則果面光潔,色澤濃艷,花芽飽滿。如雨量過多,日照不足,則易造成枝葉徒長,花芽分化不良,產量低而不穩,病蟲害嚴重,果實質量差。淮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時有春旱、伏旱或秋旱發生,7~8月份多數年份雨量又過於集中,故灌排措施均需加強。

蘋果為喜光性樹種。光照充足,有利於正常生長和結果,有利於提高果實的品質。不同品種對光照的要求有所差異。淮北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基本上能滿足蘋果生長發育的需要。

土壤方面,蘋果適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土壤酸堿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為宜。土壤通氣不良時,根系生長受阻。PH7.8以上時,易發生缺素失綠現象。對土壤的耐鹽力低於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