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
活動後口渴,抱著冷飲不放,覺得涼爽舒服,但喝太多冷飲,會傷脾胃。濕氣重,人體感覺疲乏,可觀察發現舌苔厚、精神不佳。可用以下方法調理:
(1)扁豆10克、薏米10克、淮山15克,半斤瘦肉煲湯;(2)扁豆10克、薏米10克、海帶壹條、半斤瘦肉煲湯;(3)眉豆15克、薏米10克,半斤瘦肉煲湯;(4)綿茵陳10克,鯽魚壹條(8兩左右)煲湯。這些湯水都具有去濕的作用。
健脾
有些朋友總是臉色發黃、嘴唇發白,這是脾虛的表現。可用太子參10克(益氣)、雲苓15克、淮山15克、扁豆10克煲瘦肉。具有健脾胃、去濕的作用。
====================================
赤小豆鯽魚湯具有健脾去濕、利尿消腫的功效,為時下較合適的湯品,同時亦適用於濕熱癥、消化不良、小便不暢等癥。
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赤小豆,其性平,味甘、酸。如古代藥書《藥性論》說它能“治水腫皮肌脹滿”、“通氣、健脾胃”。常用於小便不利、水腫黃疸、瘡瘍腫毒等癥的治療。鯽魚甘鮮美味,有健脾、補虛的功能。《本草拾遺》記載它“主虛羸,熟食之”。《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溫中下氣,補不足”。《滇南本草》認為它有“和五臟,通血脈”的功用。兩者合之,***奏健脾去濕、利濕消腫之效。
每次用赤小豆約90克,洗凈、泡浸半小時左右,把鯽魚洗凈、去內臟,亦可放置鍋裏加生油稍煎片刻。然後壹起放入瓦煲裏加清水煲煎。銀耳、白果、卿魚等可加醬油佐膳用。
健脾祛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壹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壹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壹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壹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壹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幹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幹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減濕妙招
以下6點能減少濕氣
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註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幹也不要勉強穿不幹的衣服。
潮濕往往與“寒”壹起來,要註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健脾食物:鯽魚,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鴨子,鵪鶉
去濕食物:赤小豆,金針菜,意米,萵筍,扁豆,冬瓜
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