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鴨蛋文化

鴨蛋文化

養鴨需要科學精細的管理和壹系列配套措施:

1.飼養環境要適宜。

鴨子沒有水就不能洗澡和交配,所以蛋鴨的大規模養殖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幹凈的水上運動場是飼養蛋鴨的壹個重要因素。養鴨耗水量特別大,擁有廉價的天然水源可以降低養鴨成本。在選址時,我們應該把充足的水作為首要條件。水面最好寬闊,水深1~2m。為了防止旱季斷水,要準備壹口深井,保證供水。

工廠和城鎮應盡可能建在上遊,以保持空氣清新和水質優良。為保證環境無汙染,用水清潔,鴨場周圍5公裏內不得有居民區、牲畜屠宰場和有汙水、有毒氣體排放的工廠。

養鴨場的交通要方便產品、飼料等物資的運輸,最好有公路、水路或鐵路連接,降低運輸成本。同時要符合防疫要求,環境要安靜,以免影響鴨子產蛋。要保證供電,有排放汙水、糞便、廢棄物的地方,搞好養殖場綠化等配套設施。

2.做好雛鴨的飼養管理工作。

雛鴨飼養管理是養鴨業非常重要的基礎階段。要科學管理,為雛鴨創造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光照、營養和幹凈安靜的環境,盡量減少不良應激的影響。

繁殖條件。良好的育雛溫度可以促進發育,保證雛鴨健康成長,提高雛鴨成活率。育雛的溫度壹定要保持穩定,不能忽高忽低。如1~2日齡的雛鴨,育雛溫度為26 ~ 27℃;3~7日齡22 ~ 26℃;8~14日齡為18 ~ 22℃;15~21的年齡為16~18℃。育雛初期,室內相對濕度較高,濕度過低時,雛鴨會出現幹爪、無精打采等現象。飼養密度過大不僅會影響雛鴨的生長發育,還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飼養密度必須隨著日齡和季節的變化及時調整。自然光可以增強雛鴨的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生長,刺激食欲,有充足的自然光刺激消化系統,加強新陳代謝。自然光不足時,應及時增加人造光。

雛鴨的飼養管理。雛鴨的成活率直接影響養鴨的經濟效益,必須特別重視雛鴨的管理。鴨子在1天後就可以喝水和開始進食了,所以小鴨子喝水和開始進食是非常重要的。壹定要早喝水早吃飯,保證孵化後24小時內能吃到全價小鴨飼料。可以在飲用水中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3天齡前,白天每2小時餵1次,晚上餵兩次,逐漸減少到21天,壹天三次,做到少食多餐。雛鴨開始進食3天後,就要添加動物蛋白飼料。散養的農民可以把小魚、小蝦、小蚌、小蟹剁碎,混在食物裏餵它們。並提供適量的青飼料。雛鴨洗澡、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促進發育。壹般5天後就可以下水鍛煉了。但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小鴨子的尾脂腺還不發達。水溫要適宜,水要淺,以不過鴨腳為宜。每天應該在10分鐘以內,半個月後可以延長到15分鐘或更長。合理的分組可以方便管理,更好的利用空間。不同年齡和批次的鴨子可以分組飼養,最好根據體質和發育情況分組飼養。

要對雛鴨做好免疫,各地的免疫程序和類型都不壹樣,要看當地傳染病的發生情況。只有經過周密的調查,才能制定出最佳的免疫方案,並嚴格執行。對生長緩慢、營養不良的雛鴨要及時淘汰,以降低飼養成本。

3做好蛋鴨的飼養管理工作

蛋鴨的效益取決於鴨的產蛋量,這個時期的管理很重要。好的蛋鴨的利用期在350天左右,即第壹個產蛋年。蛻皮後,第二年以後生產性能會逐年下降,如蛋殼變薄,受精率和孵化率會降低。為了在產蛋前期盡快將產蛋推向高峰,營養上應根據自然環境和飼養規模選擇全價蛋鴨飼料,滿足鴨的營養需求,飼養量為自由采食。在鋪設期間,光照強度應逐漸增加,直至達到16小時/晝夜,2周/平方米。照明過程應避免引起應激反應。產卵期最適溫度為65438±03 ~ 20℃。溫度過高時,采食量減少,產蛋率下降。氣溫低於5℃時,及時保暖,超過30℃時,及時做好防暑降溫處理。隨著季節的變化,管理重點也要適當調整:春季通風消毒,夏季防暑降溫,秋季加強光照,冬季防寒保溫。

鴨病的防治

及時給小鴨打疫苗,預防疾病。疫苗接種通常預防的傳染病主要有鴨瘟、鴨霍亂等。、和根據說明使用。育嬰室和運動場地要經常更換墊料,加強通風,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潔幹燥。褲子和水槽需要經常清洗消毒,減少致病菌存活和繁殖的機會。鴨舍要定期消毒,消滅散布在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斷疾病傳播途徑,控制疫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