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年年有余話鯉魚

年年有余話鯉魚

過年的菜肴都講意頭,大家都想年年有余,魚便是過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之壹。於是,在廣東,清蒸後再以佐蔥絲和醬油的蒸魚便是年夜飯上的主角。

廣東用作年飯的魚的品種很多,但卻很少用鯉魚。鯉魚在廣東不太受歡迎,大約是因為 廣東有壹種說法認為鯉魚是發物,廣東天氣又多是悶熱潮濕,壹些身體有傷口和生瘡的人吃鯉魚創面不易愈合,所以廣東人很少吃鯉魚。但做個姜蔥燜鯉魚吃,鯉躍龍門,意頭十分的好,還是有人願意壹試的。

鯉魚用作菜肴,自古以來即為民間喜慶各種宴席所不可缺少的原料, 早在三千年前《詩經》有雲“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又有“洛鯉伊魴,貴如牛羊”之說,向為食之上品。

春秋戰國時代,黃河鯉魚就被當作貴重的饋贈禮品。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得子,魯昭公送鯉魚作為賀禮。因此,孔子為其子取名曰孔鯉,山東孔府歷史上因此有不吃鯉魚的禁忌。

鯉魚在我國分布很廣,獨以河南黃河鯉魚最為名貴, 是河南的名產之壹。 黃河鯉同淞江鱸魚,興凱湖魚、松花江鮭魚被***譽為我國四大名魚。

產自黃河的鯉魚鱗片金黃閃光, 體型梭長 ,各鰭尖部鮮紅,脊有厚肉,內臟少,骨骼小,尤以色澤鮮麗、肉質細嫩、氣味清香而著稱。辨黃河鯉與非黃河鯉,只須看鯉魚剖開後內膜是白的還是黑的。白色者是真黃河鯉,黑色者是假貨。

鯉魚要吃三斤左右的,價也最貴。《水滸傳·吳學究說三阮撞籌》中吳用說他“在壹個大財主家做門館教學,今來要對付十數尾金色鯉魚,要重十四五斤的”。汪曾祺說:“鯉魚大到十四五斤,不好吃了,寫《水滸》的施耐庵對吃鯉魚外行。”

《水滸》裏也寫了鯉魚的幾種吃法:第三十八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壹節中:“張順選了四尾大的,把柳條穿了,先教李逵將來亭上整理。再叫酒保討兩樽玉壺春上色酒來,並些海鮮按酒果品之類。四人正飲酒間,張順分付酒保,把壹尾魚做辣湯,用酒蒸壹尾,教酒保切鲙。”

水滸裏做法也就是辣湯、酒蒸和切鲙幾種。鲙同今膾,杜詩註:“鲙,即今之魚、肉生。”更多指魚生。宋代切膾之風盛,《東京夢華錄》:“多垂釣之士,必於池苑所買牌子,方許捕魚。遊人得魚,倍其價買之。臨水斫膾,以薦芳樽,乃壹時佳味也。”

如今,河南開封的鯉魚做的傳統名肴尚有“龍須面溜鯉魚”和“糖醋溜鯉魚”這兩道菜譜。

“龍須面溜鯉魚”原是宋朝皇宮舉辦大型喜慶宴席或招待外國使節才烹制的菜肴。此菜由龍須面及魚組成,連魚帶汁澆在面上,成品色澤金黃,絲面蓬松,酥酸脆口,微有鹹味,面魚合吃,老少鹹宜,妙不可言。

“糖醋溜鯉魚”則有壹段故事:清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為逃避八國聯軍,取道開封返回北京的時候,開封官員遣人制作了此菜。菜肴色澤鮮紅而明亮,甜中透酸,微帶鹹味,十分可口。光緒皇帝和慈禧食用後,光緒帝贊為“古汴壹佳肴”,慈禧則說“膳後忘返”,起駕行前書寫了“溜魚出何處,中原古汴州”題匾,禦賜給開封府。從此便廣為流傳。

我不愛吃鯉魚,因為肉粗,且有土腥氣,雖有抽去魚背的燥筋可除腥味壹法,但還是興趣闌珊。

可黃河鯉魚倒願意壹試。只是近年由於主河道汙染等原因而產量大減,純野生的黃河鯉魚非常罕見了。有在黃河上工作的說:“在我們險工段打魚的漁船壹個月也撈不上兩條1斤以上的鯉魚,壹般都是幾兩重的雜魚。”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