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小年是哪壹天?

小年是哪壹天?

小年壹般是在臘月二十三。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竈、祭竈節、竈王節、祭竈、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據說這壹天,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壹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

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壹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壹次烘烤許多保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裏第壹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西方壹般壹個村莊只有壹個面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壹個爐竈。

由於每家都有爐竈,所以由此產生壹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壹位監督員-竈神(司命竈君、竈君、竈王爺、竈王),以監督考察這壹家壹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壹天,竈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玉皇大帝根據匯報來決定下壹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竈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祭竈節這壹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竈神上天的節日。

具體操作方式:由於壹般每家在竈臺附近貼有竈神畫像,有時還有竈王奶奶畫像陪伴,經過壹年煙熏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為竈神紮壹草馬,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壹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後和草馬壹起燒掉。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竈。新年後再買壹幅新畫像,將竈神請回貼上。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竈神的監督,壹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壹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竈節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壹種反映,表現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官員的恐懼,以及對基層官員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員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

作糖瓜、祭竈是這壹天的主要活動,從此後就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人們精神上開始放松。

小年由來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竈日,又稱小年。傳說竈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壹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壹頭鉆到竈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竈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竈底。老百姓覺得竈王壹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竈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範成大在他的《祭竈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中國人民有關祭竈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為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