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請以“潮汕美食與地理環境之間的聯系”為主題,選擇壹種或幾種潮汕美食為代表寫壹篇調查研究小報告。

請以“潮汕美食與地理環境之間的聯系”為主題,選擇壹種或幾種潮汕美食為代表寫壹篇調查研究小報告。

潮菜的形成和發展,源遠流長。早在秦代以前,潮州為閩越,自秦始皇時屬南海郡,逐隸屬廣東至今。以形勝風俗所宜,則隸閩者為是,因此潮菜的淵源可追溯到古代閩越之時,其特色與閩菜有同源之處。秦以後改屬廣東,也與廣州菜壹樣受中原飲食文化的影響而得以提高。盛唐時代,被貶至潮州任刺史的韓愈,就曾於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寫過(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壹詩,是古代介紹潮汕飲食特殊風味的代表作。詩文曰:“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蠔相黏如山,百十如自生。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章舉馬甲柱,鬥以怪自呈,其余數十種,莫不可嘆驚。我來禦璃魅,自宜味南烹。調以鹹與酸,毛以椒與橙。腥臊始發越,嘴吞面汗馬辛 。”詩裏數句記錄了潮汕人民食鱟、蠔、蒲魚、蛤、章舉(章魚)、馬甲柱、蛇等數十種肉食類品種,並懂得以鹹與酸、椒與橙等調味。由此可見,當時的潮汕人已有相當水平的烹飪技藝,不僅能利用當地的海特產品烹煮帶有自己地方特色的菜肴,而且還曉得采用鹽、醬、醋、椒和橙等作調味佐料。韓愈在傳播中原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內地的飲食文化與潮汕當地的飲食兩相融合,久而久之,形成了獨特的南方烹飪流派——潮汕菜。 唐代以後的宋、元、明代對潮菜烹調技術和餐具器皿都有記載。至清末民國初,汕頭市作為新興的通商口岸而崛起,國內外商賈雲集,市場繁榮,酒樓菜館林立,名師輩出,名菜紛呈,潮菜進入了壹個飛躍發展的時代。在20世紀30年代初,汕頭市就有“擎天酒樓”、“陶芳酒樓”、“中央酒樓”等頗具規模的高檔酒樓。新中國建立後,潮菜烹調又有新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帶來了潮汕地區經濟的騰飛,沿海城鎮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汕頭市作為經濟特區和華僑眾多的僑鄉,商務往來,華僑探親和旅遊觀光日益頻繁,使飲食市場空前繁榮,大中型、多層次酒店、賓館、酒家、風味餐館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 潮汕位於韓江下遊,北回歸線橫穿而過,地處閩、粵邊界,東南臨海、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產、海產資源極其豐富。這都是潮菜賴於發展的物質基礎。 四、潮菜風味特點 潮菜菜肴品種繁多,別具風味,尤以烹調海鮮見長,如明爐燒響螺、生炊龍蝦、鴛鴦膏蟹、紅燉魚翅、上湯焗鮑、紅燜海參等,都以鮮活水產品為主要原料,味道清鮮,郁而不膩;又如清燉烏耳鰻(白鱔)、上湯蟹丸、潮汕魚丸等,湯菜鮮美,保持原汁原味。潮菜之甜菜更具有特色,如甜縐紗肉,其皮起皺紋,肉嫩甘香,甜味有清有濃。潮菜的制作註重刀工,拼砌整齊美觀,在藝術加工上亦比較精細,能用各種原料制成花鳥圖案形態,點綴於菜肴。 潮菜的主要烹調法有:燜、燉、煎、炸、炊(蒸)、炒、焗、泡、扣、清、淋、灼、燒、火屈、等十幾種。其中燜、燉具獨特風味,燜的主要特色是物料先用旺火,讓氣流擊穿物料的機體,瓦解其纖維,然後改用慢火收湯,使物料逐漸吸輔料之精華,溶於壹體,使之濃香入味,爛而不散。爆炒爽脆香滑,炊(蒸)、清、泡、淋尤為鮮美,保持原汁原味。 潮菜用料廣博,特色有三多壹突出。其壹,水產類品種特別多。在唐代韓愈的詩中,就記錄了當時潮汕人喜食的鱟、章魚、蠔、蒲魚、江珧柱等水產品。還有其余數十種是他不認識的,令他大為驚嘆。清嘉慶年間的《潮陽誌》載文:“邑人所食多半取於海族,魚、蝦、蚌、蛤,其類千狀,且蠔生、蝦生之類軏為至。”可見千百年來,這些海產品壹直是潮菜的主要原料,因而,以烹制海鮮見長是潮菜的壹大特色。其二,素菜多樣,依時而變。些年所說的是指素菜葷做,采用肉類火靠燜而成的菜,上席時見菜不見肉,使其達到“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的境地。青蔬軟爛不靡,飽含肉味,鮮美可口,令人飽享天然蔬鮮真味,素而不齋,名品有:“厚菇芥菜”、“玻璃白菜”、“護國素菜”等數十種,以及近期推出的紅蘿蔔羹、西芹羹、涼瓜羹等綠色食品菜肴,是廣東菜系中素菜類的代表。素菜用料則隨時令季節而變,所用的青蔬有大芥菜、大白菜、番薯葉、莧菜、西芹菜、菠菜、通心菜、黃瓜、冬瓜、涼瓜、豆腐、發菜、竹筍等等,既體現田園風味,又有潮汕特色。其三,甜菜品種多。潮汕地區屬亞熱氣候,歷史上是蔗糖的生產區之壹。潮汕人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壹套榨制糖的方法,為制作甜菜提供了基本原料。甜菜主要原料包括動物性和植物性兩大類。動物性方面,有飛鳥禽畜,也有海味幹料都可以制成甜菜;植物性方面,有瓜、果、豆、薯等可制作。甜菜的選料既不乏名貴原料,如燕窩、海參、魚翅骨、魚腦、魚鰓等。而更普遍,更具自己特色的是取材於本地四季盛產和蔬果和谷類,如南瓜、香瓜、姜薯、芋頭、番薯、冬瓜、茡薺(馬蹄)、柑橘、豆類、糯米等。在烹調技術的運用上根據原料各自的特點,采用壹系列不同的制作工藝,使品種多姿多彩,而肥豬肉、五花肉等葷料也可入菜做也上等名肴,登上大雅之堂。代表品種有:金瓜芋泥、太極芋泥、羔燒姜薯、燉魚翅骨、縐紗蓮蓉等。其四,醬碟佐料多。潮菜中之醬碟佐食是其他菜系所不及的,醬碟是潮菜烹調的主要助味品,達到調和滋味,增加美味,消食解膩,上至筵席菜肴,下至地方風味小食品,基本上每道菜都必配以各工各樣的醬碟。在烹調制作過程中由於熱處理,致使菜肴的色澤和味道受到影響,此時,可以發揮醬料的輔助作用,使烹制工藝達到色、香、味、形俱佳。潮菜醬碟的搭配比較講究,什麽菜搭配什麽醬料,正所謂“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的道理。如明爐燒響螺,同時搭配上梅膏醬和芥末醬;生炊膏蟹必配姜米浙醋;生炊龍蝦應配上橘油;肉皮凍、蠔烙要配上魚露;鹵鵝肉要配蒜泥醋;牛肉丸、豬肉丸要配上紅辣椒醬,等等。醬碟品種繁多。味道有鹹、甜、酸、辣、澀、鮮等,色澤有紅、黃、綠、白、紫、棕等,真是五光十色。 以上歸納起來,潮菜主要表現特點為:1、用料精博而善烹海鮮;2、烹制不失原味原汁;3、菜品清淡,味求調和、甘鮮;4、湯質清鮮而品種多;5、制作精巧而顯儒雅;6、因菜跟配味碟調味自如;7、註重養生,文明進食;8、粿品,小菜尚承遺風而鄉情濃郁;9、席間施行工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