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常因分娩、流產或外科手術造成宮頸局部損傷,由細菌感染引起。產褥期和月經期衛生註意不夠,或性生活不潔,也會將致病菌帶入生殖道,引起宮頸炎。
子宮糜爛是慢性宮頸炎過程中最常見的局部特征。由於炎癥分泌物的浸潤,宮頸鱗狀上皮脫落,被宮頸管柱狀上皮取代,表現為宮頸糜爛。臨床上根據宮頸糜爛面積的大小將宮頸糜爛分為三度:ⅰ度糜爛(輕度):宮頸糜爛面積不超過宮頸表面積的1/3;二度糜爛(中度):宮頸糜爛面積大於宮頸表面積的1/3,但小於2/3;ⅲ度糜爛(重度)宮頸糜爛面積大於宮頸表面積的2/3。
由於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宮頸組織反復充血、水腫、腺體和間質增生,可引起“宮頸肥大”。宮頸慢性炎癥,長時間刺激可使宮頸管粘膜增生,形成壹條或多條鮮紅、易碎、易出血的舌體,稱為“宮頸息肉”。
有的女性發現自己患上了宮頸炎,就像患上了“絕癥”,非常緊張;另壹方面,有些人在發現病情較輕時不治療,任由病情發展到嚴重。這兩種態度都不可取。對於宮頸炎患者,首先要消除思想上的顧慮。輕度宮頸炎沒有不適癥狀,不需要治療,但是每年要定期去婦科門診,也可以在宮頸上局部用藥治療。重度宮頸炎可長期治愈,癥狀明顯或惡變,可手術切除宮頸。
宮頸炎的分類
宮頸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宮頸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呈粘稠粘液或膿性粘液,有時伴有血絲或夾有血絲。長期慢性機械刺激是引起宮頸炎的主要原因。如性生活頻繁或流產、分娩、流產等,可損傷宮頸,導致細菌侵入而形成炎癥,或由化膿菌直接感染,或高濃度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陰道,或異物感染放置或遺留在陰道內所致。
宮頸炎的病因和臨床表現
有急慢性宮頸炎。急性宮頸炎多見於產褥期感染後,表現為白帶增多,下腹及腰骶部疼痛,部分患者白細胞增高伴發熱。此時應避免性生活和陰道手術,口服和局部應用消炎藥。目前國內以慢性宮頸炎最為常見,占已婚女性的壹半以上,且與宮頸癌的發生有壹定的關系,女性應引起重視。慢性宮頸炎多由分娩、流產或陰道手術後致病菌侵入宮頸所致。分為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肥大、宮頸囊腫四種類型。其中,宮頸糜爛最為常見。婦科檢查時,可見宮頸表面失去粉紅色光滑黏膜,表面凹凸不平,呈紅色顆粒狀,是宮頸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取代的結果。潰爛面有大有小,根據潰爛面的大小可分為三種:潰爛面占宮頸小於1/3;宮頸占1/3-2/3為中度;糜爛面占宮頸的2/3以上。患慢性宮頸炎常表現為白帶增多,呈膿性,白帶中混有血絲,有時有接觸性出血(即同房後出血)。患有廣泛炎癥的患者可能會有腰痛。
如何預防宮頸炎?
慢性宮頸炎的防治應註意外陰和陰道的清潔,預防分娩和流產後感染,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反復人工流產,定期做婦科檢查(1年壹次)。如發現宮頸炎,應及時治療,可切除宮頸息肉,宮頸糜爛、宮頸囊腫可用電灼、激光治療,術後短時間內應避免性生活。
宮頸炎的臨床表現和治療
子宮頸炎
宮頸炎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分為急性宮頸炎和慢性宮頸炎。其中大多數是由於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子宮頸和病原體入侵而感染的。此外,還與性生活頻繁、物理或化學刺激、子宮內膜炎、陰道炎等有關。慢性宮頸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沒有急性炎癥過程。慢性宮頸炎與官方宮頸癌的發生
據研究,伴有宮頸糜爛的宮頸癌發病率為O.75%%,明顯高於不伴有宮頸糜爛者。因此,積極治療宮頸炎對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是白帶增多。急性宮頸炎白帶呈膿性,伴有小腹及腰骶部疼痛,或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慢性宮頸炎白帶呈乳白色粘液樣,或淡黃色膿性;重度宮頸糜爛或宮頸息肉可為血性白帶或性交後出血。輕者可能沒有全身癥狀。當炎癥沿子宮骶韌帶蔓延至盆腔時,可出現腰骶部疼痛、腹脹、痛經,每次排便、性交時均有加重。另外,粘稠的膿性白帶不利於滲透,也會造成不孕。
[診斷]
1.典型的臨床表現。
2.婦科檢查:急性炎癥可見宮頸充血水腫或糜爛,白色宮頸管內排出膿性分泌物,觸及宮頸可引起疼痛。慢性宮頸炎表現為宮頸有不同程度的糜爛、肥大、息肉、腺囊腫、外翻等表現,或宮頸處有膿性分泌物,觸診宮頸較硬。如果是宮頸糜爛或息肉,可能會有接觸性出血。
3.宮頸刮片顯示宮頸巴氏ⅱ級。
4.如果病情嚴重,可以進行正式的頸部活檢,以明確診斷。5.宮頸糜爛或息肉與早期宮頸癌肉很難區分。後者組織硬而脆,容易出血。妳必須依靠官方的宮頸刮片來尋找癌細胞,必要時做陰道鏡檢查和宮頸組織活檢。
身份證明。
[治療]
1.西醫治療
(1)理療:包括電燙、冷凍、激光、紅外線等。,適用於壞死面大,炎癥較深者,壹般治療壹次即可痊愈。
(2)藥物治療:急性宮頸炎可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如頭孢菌素、甲硝唑等。
(3)手術治療:可切除宮頸息肉,穿刺宮頸腺囊腫引流;宮頸裂傷和黏膜外翻是可行的宮頸修復術。
2.中醫治療
(1)濕熱下註:白帶過多,黃或有血絲,濃如膿,氣味難聞,陰中灼痛腫脹,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利濕止帶。
處方:豬苓、土茯苓、赤芍、牡丹皮、敗醬草各65438±05g,梔子、車前子(袋)、川牛膝各65438±00g,甘草6g。
中成藥:抗宮炎片。
(2)脾腎兩虛;白帶量多,白而稀,有腥味。腰膝酸軟,無聊就會耽誤。腹部疼痛,尿頻,舌淡,苔白滑,脈緩。
博法:健脾溫腎,祛濕止帶。
處方:黨參、白術、茯苓、薏苡仁、骨脂、烏賊骨各65438±05g,巴戟天、芡實各65438±00g,炙甘草6g。中成藥:溫經白帶丸。
3.治外法權:
(1)宮頸敷料法
①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樓、黃柏各15g,黃連、黃芩、甘草各10g,冰片0.4g,兒茶1g。研成細末敷於宮頸患處,1次,隔日壹次。適用於急性宮頸炎。
②雙遼侯豐散:先擦去宮頸表面的分泌物,再將藥粉噴於患處,每周兩次,10次為壹療程。適用於急性宮頸炎和宮頸糜爛。
③養陰生肌散:清潔宮頸,每周2次將藥粉噴於患處,10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宮頸糜爛。
(2)陰道灌洗法:野菊花、蒼術、苦參、艾葉、蛇床子各65438±05g,百部、黃柏各65438±00g。煎服20ml並進行陰道灌洗,每日1次,10次為壹個療程。適用於急性宮頸炎。
[預防和護理]
1.保持外陰清潔。
2.盡量減少人工流產等婦科手術對宮頸的損傷。
3.經期暫停宮頸用藥,治療期間禁止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