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東山有哪些風俗?

東山有哪些風俗?

東山氣候溫和,四面環海,水秀土地肥沃,以物產豐富著稱。豐富的物產為豐富多彩的飲食提供了豐富美味的原料。所以東山人敢吃、善吃,吃的花樣多種多樣,會讓人餓。

東山人繼承飲食習慣,用於家常菜、風味小吃、保健補品、宴飲。

茶俗,飲食禁忌等等,都有鮮明的地域色彩。

家常主食

自制主食。大米是東山人的主食。普通人壹天吃三頓幹飯稀飯,多在早中晚。農村農忙季節,三餐以幹糧為主,但我也喜歡吃稀飯。粥通常被稱為“米子”。東山壹直很熱,盛夏也很熱。喝壹碗“冷米子”不如喝壹個仙女。除了煮白米,還有煮鹹米、“鹹碎米”、“甜碎米”。有芥菜飯、白菜飯、豆飯、芋頭飯等等。烹飪時,將蔬菜(檳榔芋去皮切丁),大米洗凈,與豬肉、香菇、蝦仁等調料壹起放入熱鍋中,放入油中炸熟,然後加水加熱,簡單方便,味道鮮美。“鹹肉末”的特點是牡蠣肉末、鴨肉肉末、芋頭肉末。比如生蠔碎、生蠔和米飯壹起煮,拌上蒜葉和姜絲,配上辣椒和油蔥,聞起來很香,吃起來也很香。用扇貝、紅蟹等珍貴海鮮煮粥,風味獨特,但由於稀缺性和價格昂貴,很難成為大眾餐。

在家吃米飯有很多種方法。古代將大米磨成米漿,經壓榨、蒸煮、烘幹制成圓條狀,稱為“米線”。將米漿倒在簸箕上,半幹成薄片,再切成扁條狀,稱為“粿條”;將米糊撒在湯水沸騰的鍋沿上,做成不規則的薄片,稱為“鼎邊酥”;將蘿蔔、油蔥、精鹽加入米漿中,放在蓋有白布的蒸籠上蒸煮,稱為“鹹皮”。用豬肉、蔬菜、海鮮來煮或炒米線、水果條,非常方便。定邊酥直接在骨頭湯或海鮮湯裏煮,軟韌爽滑。鹹鍋巴切成小塊,放鍋裏炸。既可以當飯吃,又可以茶料當客,稱為“快餐”。

東山缺水多沙荒地要種紅薯。紅薯也是人們餐桌上的常見食物,甚至是農民和漁民不可或缺的主食。在饑荒年代,紅薯救了很多窮人的命。即使是富裕家庭也崇尚節儉,對紅薯情有獨鐘。“吃紅薯配海魚”是東山非常流行的飲食習俗。紅薯可以蒸、煮、燉、烤、炒等方式食用,也可以曬幹紅薯,以備不時之需。用紅薯和大米煮粥是壹種非常常見的食物習俗。“地瓜泥、土豆(花生)、蔬菜滋補品(腌制蘿蔔幹)、白魚(帶魚)”這種家常菜譜,吸引了不少外國美食家。很多離開了幾十年的遊子,壹直沒有忘記家鄉“地瓜糊”的恩情,回來探親還想吃“地瓜糊”。紅薯不僅在家裏出名,在街上也很出名。走在過去的大街上,時不時能聞到烤紅薯誘人的香味。商販們把沾滿泥巴的鼓搭成烤箱,或者立起鐵鍋悶紅薯,有的甚至搖動竹筒發出“嘟嘟嘟”的聲音來招攬顧客。不幸的是,現在很難看到這些東西了。

哪裏有主食,哪裏就有副食。東山的日常副食豐富多彩。水產品、水果、蔬菜、蛋、禽、肉、豆制品種類繁多,難以壹壹描述。這裏簡單舉個水產品的例子。水產品分為鹹水和淡水。有鯖魚、鯧魚、帶魚、魷魚、牡蠣、文蛤、蝦、蟹、紫菜、海帶等。海鮮中,鯖魚、鯧魚都是家裏公認的好魚,俗話說:“壹魚五,二紅砂;三鯉四竹莢魚;五魚敏,六鯊魚樂。”鯧魚可分黑白兩種,黑鯧魚油煮鹹,是壹道美味佳肴。白鯧魚用幾片姜和幾片洋蔥蒸,搭配餐點和飲品都很棒。鯖魚最好是酸甜的。炒好後澆上糖醋,色香味俱佳。帶魚和小魷魚(俗稱“小管”)曾經是百姓的主菜。炒白魚,水煮青蒜配白魚,“小管”炒蔥,炒帶魚,任何壹個家庭主婦都能做的很地道。牡蠣、蛤蜊和蛤蜊做的湯很好吃。海洋養殖對蝦(俗稱“紅蝦”)和草蝦是宴席上的珍品,普通人偶爾也會品嘗。螃蟹有紅蟲、梭子蟹、中華鱘。東山有句俗話叫“死鱘魚活不死,臭不死”。死鱘魚不能吃,活鱘魚的吃法很有講究。此外,海苔肉絲、鴨蛋湯、海帶肉片、豆腐燉湯都是人們習慣上餐桌的美味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