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雲南飲食
昆明的小吃聽說挺有名,可惜我呆的時間不長,只有20小時,所以除了壹碗過橋園米線外沒吃到什麽,不過那碗米線的吃法可夠復雜的…………
到雲南吃特色口味
雲南的過橋米線
雲南的鮮花大餐
大理————還是米線,聽當地人說再回首的米線好,我就嘗了嘗,呵呵,味道是不錯,價錢也不貴,才兩塊,就是太辣了,逼的我又得花兩塊買瓶水。 其他的美食印象不深,沙鍋魚由於太殘忍我就沒吃,讓小魚兒再遊壹會吧。到是在當街垃圾筒旁邊吃的八寶飯和粉蒸肉讓我感覺特好。
麗江————粑粑挺好吃的,從那以後壹直讓我念念不忘,就是貴了些(3.5元壹個),那裏有壹種炒涼粉挺好玩的,只是吃完後肚子壹直不爽。對了,那裏似乎有個有名的面條叫黃豆面條,味道挺好。另外提壹下,宣科大叔的音樂不用聽了,滿是銅臭味。
另:麗江古城上網特貴(6-8塊)不等,新城就便宜多了,3塊,有的網吧的老板還是PLMM呢!
中甸————牦牛幹巴和牦牛火鍋味道都挺好,可是都標著大理字樣,我在大理怎麽沒看見?還有,野生壹窩菌非常鮮美,吃完了我真想弄兩車皮帶回天津…………當然這幾樣都不便宜,幹巴好象是10塊,火鍋最少20,菌壹盤子要15,好象能劃價,我吃完了才想起來:(至於松茸嗎,太貴了,30壹盤,吃不起,不過聽說不怎麽好吃,就是抗癌罷了。那裏的包子和饅頭都是5毛壹個,又省錢又好吃,有壹次我坐車吃包子,把前面的北京MM讒的不得了,嘻嘻。在那裏吃的第壹頓米線簡直就是炸醬面嗎!對了,那裏有壹種蕎面粑粑,香香的,甜甜的,才1塊錢。
另:上網6塊,就算是奔4也感覺不爽,不過我趕上壹家剛開張,半價,哈哈,壹通猛上呀。
德欽 ————可惜沒多住幾天,大概是被當地的“美女”給嚇的:)就買了幾個包子饅頭,饅頭不錯,甚至放在我骯臟的書包裏20小時再拿出來熱壹下後還是松軟可口,結果就因為吃這“過期饅頭”,連美眉給我的人頭馬都丟了:(
寧蒗 ————壹般吧,沒吃到什麽火腿,就知道那裏的蘑菇(11塊)比永勝(6塊)要貴,味道壹樣。不過,蘋果真便宜呀,我買了14斤才5塊6,4毛壹斤,而且還特好吃,這便宜那找呀!結果我從進瀘沽湖到出瀘沽湖壹直到個舊5天裏就吃5頓飯,平時餓了就吃蘋果,呵呵,還省得帶水壺了
瀘沽湖————光吃蘋果了,沒怎麽吃當地東西,但是也嘗了蘑菇和豬膘肉,蘑菇在這裏更貴(15壹盤),豬膘肉20壹大盤,10塊壹小盤,也就那意思.在酒吧吃的“西餐”最差,8塊的東西我自己用1塊錢就能弄的比它好。但是18歲PLMM給我的巨型粑粑感覺就挺好(也許和粑粑並無關系,呵呵),對了,這裏的湖水其湖中間的部分(不是垂直的中間呀)可以直接飲用,別忘了嘗嘗,可別學我,都離開了1000公裏了才想起這事。
另:這裏的上網也是6塊壹小時,不爽,不幸的是我又壹通猛上,省下的飯錢都給了寧蒗電信了:( 還有呀!這裏的水晶千萬不要買,我用230買了4樣,結果當地MM說只值五、六十塊,據說都是假的,還死活退不了:(
個舊————強烈推薦這裏的破酥包子,8毛壹個,兩個就能吃飽,皮好,肉好。(在我全身只剩3塊錢時幫我度過了饑餓大關)。還有壹種土豆泥做的小餅子,放上蒜蓉辣醬,咬起來軟軟的,香香的。還有那裏賣的乍甸的多味鮮牛奶口感極好,以至於我壹天晚上11:45從網吧出來跑了好幾條街去買壹袋壹塊錢的牛奶。至於當地所謂的醬粑粑到沒吃出好來。
貴陽————最後壹站了,這裏有滿街的小吃,結果第壹天中午我壹不小心現在同學那裏吃飽了,出來後肚子裏沒富裕地方了:(幸好還有機會,晚上惡補了壹頓天津小吃(呵呵,因為是同學請客,所以不小心進了天津食府:)。而今天呢!白天去看黃果樹,12小時沒吃飯,晚上回來在小吃街壹番大嚼,哈哈,吃了什麽呢:雞絲面條(還行),酒二塊粑(和糯米酒差不多,雖然淡了些,不過越吃越香),牛打滾(還算好吃吧),絲娃娃(好名字吧,當地特產呀,很簡單卻很有味道,好東西呀),蒜什麽蓋飯(沒吃過,所以好吃)。
最後出場的是酥油茶。
第壹碗是在壹個彜族人家,感覺象蘑菇湯,挺好玩,但喝不多,味道挺沒勁的。
第二碗是在壹個藏族人家,感覺差不多,相對來說比酥油茶加青稞面好多了,後者差點把我膩死。
第三碗是在壹個又有藏族人又有漢族人的檢查站裏,因為沾粑粑吃,所以感覺味道還行,比較有勁。
第四碗在松贊林寺裏喝壹個喇嘛-阿旺桑品打的,感覺特好,好象是放了糖,反正比前幾次強多了。
第五碗大概是在瀘沽湖朋友家喝的,這次大概是最主流的壹回了,味道好極了,跟高級麥乳精差不多吧,呵呵,壹點酥油茶的原味都沒有了:),主要是因為主人為了迎合外地遊客的口味吧。
二、貴州飲食
解放後,在政府的重視下,貴州民族菜逐漸從民間走向市場,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融合黔菜甚至各大菜系菜肴風格,在都市亮相,在《黔味菜譜》及《黔味菜譜》續集、《黔味薈萃》、《吃在貴州》、《民族風味》、《黔味小吃》、《黔菜集錦》、《中國黔菜》、《貴州美食》等貴州菜專業菜譜中,民族菜占有極大比例。 L.発瘠厺%?
近年來,貴州菜館在各大中城市紛紛亮相,他們大都是以貴州民族菜的苗族酸湯魚、布依族花江狗肉等為主打菜,貴州民族菜的亮點和價值逐漸被市場所認可,所承認。
貴州地處祖國西南雲貴高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極少汙染,是壹個特有的綠色植物王國。在遠離都市,依山傍水的少數民族地區,漫山遍野的山珍野味、河鮮野蔬為貴州民族菜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質資源。
主食原料:粳米、秈米、糯米、小米、包谷(玉米)、蕎麥、紅薯、洋芋(土豆)及豆類等。
肉禽原料:豬、牛、羊、狗、兔、雞、鴨、鵝和禽蛋等。
水產原料:以稻田養魚為主要來源,還有池塘養魚和江河溪湖捕撈魚為原料,品種有鯉魚、草魚、鯽魚、黃鱔、泥鰍、田螺、蚌殼及蝦、河蟹、甲魚等。 半?I5撯 ?
蔬果菌類原料:青菜、白菜、蓮花白、芹菜、厚皮菜、蘿蔔、辣椒、西紅柿、絲瓜、黃瓜、豇豆、四季豆、芋頭、魔芋、梨子、冬瓜、柿子、李子、柑子、柚子、西瓜、核桃、板粟、香菇、花菇、銀耳、木耳、野生竹筍、蕨菜、各種鮮野菜、大腳菇、奶漿菌、紅菌、石膏菌、松菌、刷把菌、油桃(野核桃)、香瓜、獼猴桃、野葡萄、菜籽油苞、八月瓜等上百種栽培或野生植物為原料。
蟲蛙原料:野外的青蛙、黃蛙、石蚌、小蝌蚪、馬蜂蛹、稻蝗蟲、草蝗蟲、松樹蟲、油茶蟲、土狗崽、小米蝗蟲、葛麻樹蟲、麻粟樹蟲等品種。
油脂原料:豬油、清油(山區多茶油、花生油,平壩多菜籽油)。
調味原料:自然調味品生姜、蔥類、大蒜、花椒、辣椒、五香、桔皮、木姜子、芫荽、野薄荷、棰油子、蓽撥、魚柳、野花椒、野蒜、折耳根等,經過加工的酸湯、鹽酸、土醋、酸辣椒、米酒、豆豉等。
由於民族文化的交融,多民族聚居的貴州各族人民創造了各有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他們運用魚、牛肉、狗肉、野味山蔬創造了眾多佳肴,組成了千滋百味的民族菜。 啲莝病7?4
貴州民族菜辣香異酸、古樸醇厚、野趣天然、風味獨特,洋溢著濃厚的民族風情。
貴州各民族都喜食辣椒,並利用自然發酵酸烹飪的菜肴,具有壹辣二酸的民族特色,可謂“辣出品位,酸出特色”。
辣是民族菜的靈魂 少數民族的家常菜幾乎無菜不辣,僅用辣椒制作的調味就有幾十種,最具特色的有糍粑辣椒、糟辣椒、糊辣椒面、泡辣椒、酸椒醬、紅油辣椒、復合辣椒、陰辣椒、辣椒醬、燒青椒醬、豆豉辣椒等等。當地人可以用壹種或多種辣椒烹調出幹辣、油辣、糟辣、酸辣、青辣、麻辣、蒜辣、醬辣、復合辣等十多種獨具風味的系列辣味。貴州辣味,已形成紅而不辣、辣而不猛的辣香風格。
酸是民族菜的根本,“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等兄弟民族都喜食酸菜,基本上家家有酸湯缸,戶戶有腌菜壇,幾乎天天用酸湯烹飪菜肴。常見的酸菜有泡酸蘿蔔、酸豇豆、腌酸鹽菜、酸蕨菜、酸韭菜根、酸雞、酸鴨、酸肉以及既辣又酸的鹽酸菜、酸辣椒等。貴州的酸,酸得適口,酸得令人回味。
蘸水是民族菜壹絕,堪稱民族菜壹絕的辣椒蘸水,品種極多,不同的菜肴要求不同的蘸水,同壹菜肴可用不同風格的蘸水,如“金鉤掛玉牌”常用油辣椒蘸水、糊辣椒蘸水、燒椒毛辣角蘸水、糟辣椒蘸水等四個蘸水。
壹鍋香是民族菜的典型形式,在邊遠的民族山區,還保留有原始的民族壹鍋香菜肴,即將各種蒸、炒、燒、燉、煮菜加工好後,依序全部倒在壹個鐵鍋內上火繼續烹煮,人們圍爐而坐,將蘸水碗置於鍋中間或鍋邊蘸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