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中國人在春節吃晚飯壹樣,歐洲的聖誕節也非常註重全家圍坐在聖誕樹旁,享用壹頓豐盛的節日大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這種習慣在美國盛行。英國的聖誕晚餐是烤鵝,不是火雞。奧地利人喜歡在安全的夜晚集體在餐館吃聖誕大餐,全家老幼都會邀請親戚朋友吃聖誕大餐。火雞、臘雞、烤牛仔肉、豬腿少不了,配上名酒,大家都很開心。
在法國中部的塞爾日這個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的幾天都會下大雪,白雪皚皚,沁人心脾。在西方人眼裏,白色聖誕節是壹種幸運。在法國,馬槽是最具特色的聖誕標誌,當遊客購買壹幅畫時,它顯示了安全的感覺。因為據說耶穌出生在馬槽裏。人們唱完贊美耶穌的聖誕歌曲後,必須盡情飲酒。檳榔嶼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甘露。5438年6月聖誕節前後+芬蘭2月,紫羅蘭開得滿山遍野,藏在白色的土地裏,看起來是紫色的。紫色的聖誕節讓人感到輕松愉快。
像德國人壹樣,英國人在聖誕節喝啤酒,吃燒鵝,他們更喜歡在聖誕節去旅行。美國人註重家庭布置,安裝聖誕樹,用禮物裝滿襪子,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菜肴,舉行家庭舞會。聖誕節前四周,瑞士人點燃四支巨型蠟燭,帶妳去看壹場高級別的展覽。放在用樹枝裝飾的圓環裏,每周點亮1根樹枝。當第四根樹枝被點燃時,聖誕節就到了。丹麥人可以去商店把不需要的聖誕禮物換成價格差不多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壹。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北風的呼嘯中慶祝聖誕節的時候,澳大利亞正好是炎熱的仲夏季節。因此,當妳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時,隨處可見光著身子、汗流浹背的少男少女三五成群,再加上商店櫥窗裏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雪花覆蓋的聖誕樹和穿著紅色棉襖的聖誕老人,形成了澳大利亞獨特的節日景象。這種酷暑和嚴冬的鮮明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無與倫比的。父母能給他們後代的最好的聖誕禮物是壹副槳。聖誕節嬉戲是澳大利亞的壹大特色。在假日夜晚,帶著飲料去叢林野餐。人們用以石頭為基礎的露天竈臺,用枯枝生火,上面放鐵板,煎香腸、牛肉、鮮魚等。吃飽喝足後,他們跳迪斯科或袋鼠舞直到深夜。喝醉了,他們躺在草地上,用雷鳴般的鼾聲迎接聖誕老人。
在波蘭,每年12月25日、26日舉行。家家戶戶都要裝飾聖誕樹,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在寒冷的街道上出售。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互祝賀,互贈禮物,寓意友誼。晚上在桌布下放些草,以示耶穌的誕生。晚餐很豐富,但是不能吃肉。午夜過後,全家人去教堂。聖誕節時,人們通常不會去別人家做客,但主人會破例邀請他們。
根據保加利亞的日歷,聖誕節是鬼魂和傲慢的時候。因此,人們應該用火來驅邪。在平安夜,家家戶戶都點上火,壹直燒到天亮,千萬不能熄滅,否則會帶來災難。那人拿著聖誕柴,燒進屋裏,大聲念道:“聖誕節到了,牛、羊、豬、馬都長圈,麥苗飽滿,大家都很幸運。”等在房間裏的人異口同聲:“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