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潮汕小吃的歷史淵源及做法

潮汕小吃的歷史淵源及做法

潮汕是小吃馳名的地區之壹,許多小吃不僅為本地人所喜愛,在外地也是膾炙人口的。在全國優秀小吃品種評定會——“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已有8個潮汕小吃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

我國數不清的地方小吃或點心,其形成要麽脫胎於宮廷,要麽產生於民間。而潮汕小吃,幾乎全都是西天巷蠔烙民間獨創,並壹直在民間流傳。這是歷史上潮汕地處 “省尾國角”,遠離國家政治中心,以及商業社會形成較晚,社會富裕程度不高所決定的。信手拈來幾樣潮汕小吃:西天巷蠔烙、貢咕鵝肉、老姐豬腳飯、老媽宮粽球,哪壹個名字不是樸素直白,鄉土氣息撲鼻。 潮汕小吃紮根於民間,它不依附於官文化、士大夫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態,順應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流傳於民間,故此,我們現在才能品嘗到這麽多富有鄉土氣息的風味小吃。

目前,汕頭小吃市場的現狀是經營形式多樣,品種齊全,經營網點以分散為主,適當集中,基本能夠菜頭粿滿足本地區市場的消費需求。在經營形式上,壹是單純外賣的店鋪。由包點攤店、小吃店、菜市場小吃攤點、雜食店等經營。他們給顧客提供成品或半成品,如容易攜帶的粽球、燒賣、水晶球等,都可買回家現吃。肉丸子、菜頭粿、芋頭粿等,多提供半成品,讓顧客帶回家加工;二是現吃為主帶外賣的形式。由小吃餐廳、老字號小吃店等經營。如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牛肉丸小吃店,就是現泡牛肉丸湯、牛肉丸粿條,又可外賣牛肉丸的店鋪。老字號“飄香”小吃店、“愛西”幹面店等,也是這種經營形式;另壹種是小吃餐廳,主要以現賣現吃為主要經營特點。如中旅酒家的潮汕小吃自助套餐,每人25元,自由挑選。而潮香城則是小吃超市,持卡選購,現買現吃。如今,對於本地人來說,無論居家或在外聚會、招待外地客人品嘗潮汕小吃,都不是壹件難事。 雖然,潮汕小吃在汕頭本地紅紅火火,但對於沒來過潮汕的外地人來說,卻是聞其名而難尋其蹤。許多來汕的客人品嘗過潮汕小吃之後,對潮汕小吃之美味贊不絕口,然而,當他們想順便買壹些帶走時,卻往往因為店家不能提供方便攜帶的包裝抱憾而歸。在汕頭各大超市,經常能見到粵式、上海、北方的小吃,卻鮮見本地區的小吃。而在廣州、深圳等城市所經營的潮汕小吃卻往往不夠正宗。這說明潮汕小吃的產品化程度較低,許多經營者的思想仍停留在傳統的小商小販的經營模式上,缺乏現代營銷觀念,在宣傳、包裝、流通渠道等方面都相對滯後,以至難以沖出潮汕,打入外地市場,拓寬經營渠道,形成規模效應。 其次,潮汕小吃老字號大多經營觀念陳舊,守著老招牌得過且過,不願意或不敢為老字號添金加銀。老媽宮粽球如已經獲得“中華名小吃”稱號的老媽宮粽球、愛西幹面、飄香(白桃粿)等老字號小吃店,鋪面還是那幅簡陋的老面孔,還是那麽單壹的品種,還是那麽陳舊的經營手法。以至銷售面越來越狹窄,有的甚至難以為繼。如何正確處理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系,是這些老字號急切需要面對的問題。“福合埕牛肉店”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稍有名氣的小吃店,主要現賣牛肉系列小吃,如牛肉火鍋、牛肉丸、牛肉丸粿條等。為了擴大經營,占領市場,1998年,該店率先在國家商標總局為店名註冊商標,打出壹個響當當的品牌,同時改變經營模式,店面擴大翻新,冬天有火鍋,夏天有冷氣。采取現賣現吃,兼有外賣,還可送貨上門等靈活多樣的經營手段。由於順應市場需求,生意十分紅火,在短短的幾年裏壹連開了6間連鎖店,且開壹間火壹間,成為汕頭小吃店的龍頭老大。其經營模式就很值得借鑒。 潮汕小吃是近幾年才作為美食的壹個門類發展起來的,經過飲食界、旅遊界和媒體的不斷挖掘、推廣、宣傳、促銷,經營市場得到穩步發展,知名度也得到提升,在我國頂尖級的小吃競賽場壹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潮汕小吃已經連續兩屆獲得殊榮,至今,已有8個潮汕小吃獲得“中華名小吃”金字招牌。據悉,今年12月,第三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會和中華名小吃文化節將在汕頭舉行,第九屆潮汕美食節等活動也將在今年舉行,包括我們這壹次“食在汕頭·潮汕美食與世界”論壇,這些活動的舉辦,都將推動潮汕小吃的創新與發展,為弘揚潮汕美食開辟更廣闊的前景。

牛肉丸

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頭已有近百年歷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牛肉丸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裏加進了壹些嫩筋,很是有點嚼頭。 傳統制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鐘,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裏,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 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於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手打的傳統制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 隨著來汕的外地人及老汕頭人希望嘗到那種“掉地上還能彈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強烈,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現“江湖”。 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醬,不過還是蘸本地特產沙茶醬最為地道。 牛肉丸還可烤著吃,燒烤時把牛肉丸剖成兩半,抹上醬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乒乓粿

乒乓粿是揭陽市榕城區的特色美食。壹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後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檳醅麩、蔥珠油為粿餡。 乒乓粿得名的由來:檳酷麩是用糯米谷來制作的,炒糯米谷寸,當米谷炒熱後,谷殼會膨脹,這時“劈啪”連聲響起,有如乒乓球跳動的聲音。便借助這壹“劈啪”聲將粿起名為“乒乓粿”,十分生動形象。壹九九七年在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乒乓粿”以揭陽生產的最負盛名。現在“乒乓棵”多采用半機械化生產,成品經真空吸塑包裝,在不使用防腐劑的情況下,可保存三到六個月,既提高了產量又方便攜帶,包裝方面也比較精致典雅,深受遊客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