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體及其特征
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屬的壹員,分為A、B、C三型,A型主要感染鳥類,但人和許多陸生、水生哺乳動物及鳥類均可攜帶病毒,B、C型主要感染人。根據病毒顆粒表面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不同,禽流感病毒可產生100多種血清型。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反應,菌株間致病性和病理變化不同。高致病性的病毒主要集中在H5和H7亞型,H9亞型具有較強的致病性和毒力,但低於前兩個亞型。根據20世紀以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主要致病毒株為H5N1、H7N9、H5N8、H5N2、H7N7、H7N4和H7N1。我國禽流感疫情主要由H5和H9亞型禽流感病毒引起,這為禽流感疫苗生產和免疫提供了依據。
禽流感病毒對外界環境敏感,抵抗力弱。陽光、幹燥、加熱和各種消毒劑都可以殺死它。如60℃加熱10分鐘,70℃加熱2分鐘,可滅活。病毒在陽光直射下40 ~ 48小時即可滅活。很多消毒劑,如氫氧化鈉、消毒劑、毒死蜱、漂白粉、福爾馬林、過氧乙酸等,在常見濃度下都能有效殺滅病毒。堆積發酵的家禽糞便可在10 ~ 20天內完全殺滅病毒。禽流感病毒對低溫低濕抵抗力強,存活時間長。
(2)患病率及其癥狀
禽流感多發生在冬春、秋冬交替季節,以水平傳播為主,也可通過雞蛋垂直傳播。傳染源可來自受感染和患病的家禽、野生鳥類和遷徙的水禽。病原體通過分泌物、排泄物和屍體汙染環境、飼料和飲用水,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而被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徑。
家禽感染禽流感後,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癥狀因家禽品種、年齡、病毒株毒力、是否繼發感染而異。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采食量減少或停止、羽毛松散、產蛋量下降15% ~ 70%。有呼吸道癥狀,如咳嗽、打噴嚏、呼吸困難、紫冠。病雞流眼淚,頭和臉變得浮腫。有的有神經癥狀,頭頸扭轉和* * *共濟失調。病程較長者常伴有繼發感染。在強毒株引起的急性暴發中,無明顯癥狀,雞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達80% ~ 100%。非急性暴發的死亡率在10%至50%之間。
近年來,禽類禽流感有以下特點:壹是禽流感在壹定區域內發生,病毒毒株相對單壹,兩個或兩個以上毒株共同作用的情況很少見。第二,該病的損失程度除與病毒毒力有關外,還與家禽品種有關。對雞敏感的不壹定對鴨鵝敏感。第三,同壹品種的家禽,高產速生的良種家禽比地方品種的家禽更敏感。第四是年齡差。老雞的抵抗力比年輕高產蛋雞強。第五是家禽的健康狀況。家禽種群健康時,疾病損失小,癥狀輕。第六,與壓力有關。未應激的家禽發病後的癥狀比應激的家禽輕。第七,二次感染與否。家禽只患禽流感而不繼發感染,其損失小於繼發感染的家禽。壹旦發生禽流感,早期發現,早期用抗生素控制二次感染,可有效降低發病率損失。第八,快肉仔雞對H9亞型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原因有待進壹步研究。九、新城疫抗體水平高的雞在禽流感發生時比抗體水平低的雞損失小,這可能是由於新城疫免疫產生的幹擾素對禽流感病毒的作用。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做好免疫工作。
免疫接種是控制禽流感流行的最重要措施。目前禽流感疫苗有兩種:壹價疫苗和二價疫苗。由於某壹地區流行的禽流感只有壹種血清型,通過掌握地方病流行毒株接種單價疫苗是可行的,有利於準確監測疫情。當地區血清型不明時,可采用2 ~ 3價疫苗進行免疫。接種疫苗後的保護期壹般可達6個月。為了維持可靠的免疫效果,應每3個月加強壹次疫苗接種。建議在5 ~ 15日齡時,每只雞皮下或肌肉註射0.3 ml。50 ~ 60日齡,每只雞0.5毫升。開之前給了三次豁免,每只雞0.5 ml。商品蛋雞和種雞在產蛋中期40周齡時可免四次。
2)治療
家禽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應堅決撲殺和消滅,輕度禽流感可用藥物治療。
(1)抗病毒:大青葉、板藍根、黃連、黃芪等中草藥可水煎服,供家禽飲用。
②控制繼發感染:發現禽流感時,應盡快使用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例如,每升水中加入50 ~ 100 mg恩諾沙星,持續4 ~ 5天;每100公斤飼料中添加土黴素5克。為了提高家禽的體質和抗病能力,可以在飲用水中同時添加多維電解質。
3)加強禽流感疫情的綜合控制措施。
①不要從疫區或疫情不明的地區引進。不要把新鮮的畜禽產品從外面帶入雞場。
②家禽養殖場飼養的家禽品種應壹致,不同品種的家禽或畜禽不得混養,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3)嚴禁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雞場,確需進入的必須進行消毒。家禽從業人員上班應穿工作服、工作靴、戴口罩,進出雞場必須換衣。生產中運輸飼料和家禽產品的車輛應分開使用。
④控制其他動物攜毒。家禽養殖場不種高大的樹木,盡量用草地面綠化環境,防止野鳥聚集;經常開展滅鼠活動,生產區無豬、狗、貓等動物。雖然這些動物目前沒有禽流感,但它們經常帶毒。
⑤自備飲用水系統采用深井水或自來水,不采用江、湖、塘水。
⑥家禽糞便和墊料堆放發酵或焚燒不少於20天。
⑦加強飼養管理。高發地區可用過氧乙酸和次氯酸鈉對家禽和環境進行消毒,每天1 ~ 2次,平時每2 ~ 3天對家禽進行壹次消毒。盡量避免各種應激反應,必要時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0.01%維生素C和0.1%維生素E,提高家禽的抗應激能力。提供生產、生長發育所必需的飼料,保持飼料新鮮完整。改善飼養環境,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密度和光照;加強禽舍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定期清理糞便和雞舍及環境,保持生產環境清潔衛生。
⑧每批家禽出籠後,空籠期不少於3周,按照清洗→清洗→烘幹→消毒→清洗→最後封閉熏蒸的清洗消毒程序對禽舍進行處理。使用兩種以上消毒劑清除禽舍內的病原體殘留,防止病原體感染下壹批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