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型:最常見的類型。番茄葉片出現輕微的斑駁或明顯的花葉,新葉小,葉脈呈紫色,植株矮小,果面絢麗。由煙草花葉病毒引起。
條紋型:主要危害莖和果實。莖上形成深綠色至深褐色條紋,表面凹陷壞死,但不深入內部。病果畸形,果面不規則棕凹,壞死斑。由煙草花葉病毒引起。
蕨葉型:新葉近線形,病株短而黃綠色,中下葉卷起,重葉卷成筒狀。側枝均有蕨狀小葉,節間變短,呈叢生枝。由黃瓜花葉病毒引起。
該病毒可在田間雜草、患病植物殘體和土壤中的種子上越冬。通過蚜蟲和田間作業傳播。高溫幹旱,管理粗放的溫室病毒病重。
預防病毒病,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播種前消毒種子,及時播種,培育壯苗。樹苗種下後,經過精心科學的管理。農藥防治可采用噴灑冰之靈800倍,苗期2次,開花後每隔10天噴灑1次,連用3 ~ 4次。使用5%細菌毒素水劑150 ~ 200倍液,發病初期葉面噴施,7 ~ 10天1次,連續噴施3 ~ 4次,可基本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和流行。
(2)番茄早疫病危害葉、莖、果。葉傷初期出現暗褐色或黑色圓形至橢圓形斑點,逐漸擴大,邊緣常有黃色暈圈和同心輪紋。當疾病嚴重時,植物的下部葉子完全死亡。莖病斑多發生在枝幹,呈灰褐色橢圓形,略凹,也有同心輪紋。在嚴重的情況下,樹枝通常會從患病部位折斷。果實上的病斑多發生在花梗附近和有裂紋的地方。它們呈圓形或近圓形,褐色或深褐色,略凹,也有同心輪紋。黑色的黴菌密密麻麻地覆蓋在它們身上,病果往往會提早脫落。
番茄早疫病在65438±05℃,相對濕度80%以上時開始發生。20 ~ 25℃,濕度大,甚至陰天,病情發展迅速。病害多發生在結果初期,盛果期嚴重。
應進行種子消毒,防止早疫病,並加強栽培管理。苗期可噴施65%代森鋅600倍液。發病初期,每7天左右可噴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50%撲爾敏可濕性粉劑10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多菌靈錳鋅500倍。
(3)番茄晚疫病,危害葉、果、莖。保護區病害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為病菌越冬提供了條件,從而加重了病害。
壹般是中下葉先發病,葉尖或葉緣開始出現規則的深綠色水浸病斑,然後變成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斑邊緣會產生白色黴菌。莖起初是綠色的,後來變成深褐色的條狀病斑。果實病害多表現為果柄附近的灰綠色水浸硬斑片,然後轉為深褐色,略凹,邊緣有明顯的不規則雲紋。潮濕時生長少量白色黴菌,果實腐爛快。
番茄晚疫病的溫度範圍為7 ~ 25℃,最適溫度為18 ~ 20℃。當葉片上有水滴時,有利於細菌的感染,因此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生病。
防治番茄晚疫病,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噴灑農藥。藥劑可選600倍的25%毒黴可濕性粉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的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200倍的40%膦甲酸鈉鋁可濕性粉劑,每7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3-4次。
(4)番茄葉黴病是日光溫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壹。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甚至危害莖、花、果。
葉片感染後,葉片上出現橢圓形或不規則的淡黃色失綠斑,葉背面出現界限不清的淡綠色斑點。潮濕時,病斑上會長出壹層紫灰色的致密黴菌層。病斑擴大後,葉子卷曲、幹枯、脫落。果病多在果蒂周圍形成黑色堅硬的病斑,略向下凹陷。
葉黴的最適溫度為24 ~ 25℃。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容易流行,陰天、弱光、高濕時嚴重。
種子消毒要防止葉黴病,保護區要加強通風透光。發病後,每7天左右可噴施1倍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的50%撲爾敏可濕性粉劑、500倍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的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噴藥時註意重新噴葉背。也可封閉保護區,用百菌清煙劑每畝400克,持續4 ~ 6小時。
(5)早春保護地番茄灰黴病嚴重。幼苗受害後,首先產生浸水的葉片和葉柄,腐爛幹枯,表面密被灰黴病。病情嚴重時,蔓延至幼莖,導致幼苗坍塌死亡。成葉病斑由邊緣向內呈“V”形發展,淺褐色水浸,深淺壹致的輪紋,表面少量灰黴病,葉片枯死。
番茄灰黴病主要危害果實。它從橄欖的剩余花朵或花托感染,並逐漸蔓延到果實和果柄。病果皮灰白色,浸水後變軟腐爛,後期產生灰色至灰褐色的黴菌層,使果實變硬。
灰黴病可在2 ~ 365438±0℃發生。發病的最適溫度為20 ~ 23℃。高濕度條件嚴重。春季連續陰天,氣溫較低。室外空氣不及時,室內濕度大,容易造成灰黴病的發生和流行。
預防灰黴病,應加強保護區室外空氣,控制溫濕度。發病後可選用50%速克靈WP 2000倍液、50%撲爾敏WP 1000倍液、75%百菌清WP 600倍液、50%多菌靈WP 500倍液、65%代森鋅WP 500倍液,每隔7 ~ 10天噴施壹次。
(6)番茄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葉柄,很少危害莖和果實。發病通常從下部老葉開始,然後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後,葉片背面出現小圓斑,不久葉片兩側出現圓形或近圓形斑。斑點周邊為深褐色,中心為灰白色,斑點表面有許多黑色斑點。後來,斑點脫落,形成穿孔。葉柄和莖的病斑呈橢圓形和褐色,帶有小黑點。
番茄葉枯病的最適溫度為25℃。溫暖濕潤,溫度25 ~ 27℃,濕度95%左右,光照不足,最有利於疾病的發生。在溫暖的雨天,當番茄開始結果時,這種疾病可以在大約10天內流行。
防治番茄葉枯病應選用無病種子或消毒,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 ~ 4年。農藥防治可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持續5-7天。也可以用45%百菌清煙劑(250g 1 mu)煙霧。
(7)番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又稱青枯病,多發生在番茄的開花坐果期。該病發病急,傳播快,常造成植株成片死亡,造成嚴重減產。
苗期病害不表現癥狀,直到番茄座果前期,病株開始萎蔫,中午明顯,傍晚後恢復正常。如果發病後土壤幹燥,氣溫高,2 ~ 3天整株枯萎,無法恢復,植株死亡後仍保持綠色,故稱青枯病。
青枯病是壹種土傳細菌性疾病。病菌借助水分活動,從莖根部和基部的傷口侵入,沿導管上移擴散,在導管內繁殖,破壞了莖的輸水功能,植株因缺水而萎蔫。
當弱土壤含水量達到25%時,有利於病菌的入侵。土壤溫度為20℃時,細菌開始活動,25℃時活動最旺盛,田間出現發病高峰。連續陰雨天過後,天氣轉晴,土壤溫度隨氣溫急劇上升,往往會引起疾病流行。
防治番茄青枯病,應實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田間發現中央病株時,應立即拔除銷毀,並向穴內灌2%福爾馬林溶液0.5公斤,每隔10天灌1次,連續灌2 ~ 3次。發病初期,用雙效靈4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種植前,每畝用40公斤滴灌混合液,用水灌溉消毒土壤。
(8)番茄臍腐病是壹種生理性病害。水浸泡的深綠色斑點多形成於幼果和橄欖的肚臍(頂部),逐漸變成深褐色或黑色,嚴重時斑點擴大至半個果面。
臍腐病是壹種非寄生蟲病。當植物得到足夠的水分,旺盛生長壹段時間後,土壤水分突然發生變化,供水嚴重不足,使橄欖的肚臍大量失水,引起組織壞死。此外,植物生長發育缺鈣引起果實臍周細胞生理紊亂,不能有效控水,也可誘發此病。
防治番茄臍腐病,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促進根系發育,增加吸收能力,加強肥水管理。根外及時追肥,從初花期開始噴施1%過磷酸鈣、0.1%硝酸鈣或0.1%氯化鈣,每隔15天噴施1次,可增加油橄欖的抗病性,減少臍腐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