纈草也被稱為大麻,小救援,野雞手臂,媳婦菜。為敗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蘇聯、日本、歐美廣泛使用和栽培,我國也有引種。此外,還有壹種纈草,分布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湖北、西藏等地。以根莖和根入藥。根莖和根含有大約0.5-2%的揮發油。該油的主要成分是異戊酸龍腦酯,還含有蒎烯、dl-檸檬烯、l-龍腦、松油醇、馬林醇、α-乙酰吡咯、戊酮和纈草烷。此外,還含有纈草氨酸、纈草氨酸、獼猴桃堿、戊酸、異戊酸、異阿魏酸、β-谷甾醇、樹脂和單寧。義憤填膺,甜甜蜜蜜,本性溫潤。具有鎮靜安神、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癔癥、癲癇、腹脹、腰腿痛、跌打損傷。
壹.形態特征
株高為1-2m。根莖短粗,根細長,多數叢生,有特殊香氣,曬幹後氣味更濃。在生長的第壹年,它只生根發芽,第二年,它就發芽開花。莖直立,粗壯,上部分枝,縱肋厚,基部和節常粗糙。基生葉簇生,葉柄基部稍寬,呈鞘狀;莖生葉對生,羽狀分裂,有不規則鋸齒或幾乎全緣。胸腺頂生,花萼不明顯;花冠5裂,淺粉紅色,從花冠基部的壹邊稍微突出成壹個小長方形;雄蕊3;卵巢是低等的。瘦果是卵形的,有羽毛狀的頂(圖14—160)。
圖14—160
草形態圖
1.植物2。根和下部莖
第二,生物學特性
8月北京播種1,8月9日出苗-12,8月17-22真葉,8月底返青11。次年3月中旬至3月底返青,4月下旬抽芽,5月中旬開花,6月上旬采種。纈草通常生長在潮濕的草地,河邊,山坡和峽谷的潮濕地方,林下或林緣。喜濕,種植時要選擇濕地和有灌溉條件的土地,雨季淹了植物也不會死;幹旱對生長發育不利,但還是能活下來,尤其是苗期。耐寒,種子能在5℃發芽,最適發芽溫度為20-30℃。冬天氣溫低至-20℃時,地下部分也不會凍死。比如秋播苗越冬時,在土壤結冰前必須有3-5片真葉,否則苗容易凍害。土壤為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
第三,栽培技術
土地選擇和土地準備
選擇靠近水源、便於灌溉的低地,以肥沃的沙壤土為最佳,pH中性或微堿性、粘粒或腐殖質含量少的土壤易板結、開裂,不利於種子出苗和根系生長。
播種前25-30天,整地,深耕25-27 cm,使根系深入土層。播種前耙平耙細,使土壤顆粒細碎,土壤表面平整。結合翻耕,每畝施腐熟糞肥2500公斤,均勻撒施,翻入土中。根據蘇聯全蘇芳香藥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可以增產,粘土地施用有機肥效果更明顯(表14—147)。
表14—147基肥對纈草產量的影響
(2)生殖
纈草主要靠種子繁殖,也可以靠根繁殖,但只用於選種育種和留種。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0-25℃。直播比育苗產量高,成本低。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但秋播產量高於春播(表14—148,14—149)。
表14—148不同繁殖方式對纈草產量的影響
秋播因為溫度高,濕度大,比春播快,整齊,春播因為土壤幹燥,發芽長勢差,雖然增加了灌溉次數,但土壤表面不易保持濕潤,溫度低。
不同播期對纈草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壟壟比平畦好,因為平畦表層土壤容易板結,纈草種子小,幼苗不能露在土層下,被0.4-0.5厘米厚的硬土層封閉。高壟的壟高約13-15cm,壟距65cm,壟上開溝,每畝播種量0.5kg,播種深度1cm,播後灌水透水。
(3)現場管理
苗期保持土壤濕潤,開始時每隔5-6天澆灌壹次,以後每半個月或1月澆灌壹次。纈草喜歡潮濕,要盡量滿足它的要求。每次灌溉後松土壹次。纈草根部覆蓋著濃密的表土,所以松土不能太深。6-7月後,地上部分相互靠攏,根部密密成行,土壤不再疏松。根系露在外面時,要及時培土。
追肥兩次。第壹次返青後每畝施硫酸銨15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氯化鉀4-5公斤。在距植株10-12 cm處開淺溝,施後覆土。第二次是6月底申請的。
(4)病蟲害及其防治
花葉病毒很常見,尤其是苗期,嚴重時植株矮小。註意防蟲,減少感染,不留病根。
其他的是蟋蟀和蚜蟲。
第四,收獲和加工
纈草的根和根莖前期生長緩慢,8月後生長加快,9月生長最快,10-11持續生長,應在土壤凍結前采收,北京地區11月上旬和中旬采收。見表65438+。
表14 —— 150纈草營養面積與收獲時實驗產量對比
纈草的根很小,埋得不深,只有23-26厘米。因此,應在收獲前4-5天澆水壹次,使土壤松軟,減少收獲時斷根。如果土壤太濕太粘,就很難操作。如果土壤太幹燥,大量的細根會被折斷。
挖出根莖,抖掉泥土,然後沖洗幹凈。壹般將根莖切成1-1.5 cm厚的薄片,在流水平緩的小溪或水池中洗凈。快洗,避免有效物質流失。清洗後陰幹1-2天蒸發掉大量水分,再放入35-40℃的烘幹室烘幹。晾房裏有幾層竹架,根部攤開不超過6cm厚,每天翻1-2次,使其幹得均勻,2天左右就能幹透。包裝前在室外放生1-2天吸濕軟化,用竹竿蘆葦安裝或捆紮或包裹。
行距為65×33厘米。春季施氮磷鉀肥,出芽時再施磷鉀肥。精心管理,壹般可種植3年,第3年種子產量最高,4年後減產。種子的成熟度極不壹致,未成熟種子的發芽率極低。要分階段采收,用竹筐抖落黃褐色成熟的種子,最後剪去花序,催熟幾天,使大部分種子變黃,即敲掉、篩選,畝產可達3.5-5公斤。
種子貯藏的濕度對壽命有很大影響。按蘇聯標準,在含水量7.7%,室溫18-20℃,相對濕度70-75%的條件下,5個月後發芽率為60%,15個月後發芽率為43%。如果室內相對濕度增加到83-90%,5個月後60%,10個月後37%。種子在含水量6-7%的密封箱中可保存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