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0年9月2日是中元節,是要祭祖燒包袱的日子,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冥包怎麽寫,以下是我帶來的2020冥包填寫圖片,想要中元節寫包格式圖片,就來看看我的介紹吧。
七月半燒的包封是什麽
所謂包封就是壹疊紙錢,用壹片黃紙或白紙從中包裹粘貼好,做為封面封底,寄包者要在包封封面上寫清寄包的時間、寄包人和收包人姓名。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於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於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於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於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七月半燒包封面怎麽寫
封皮內容解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為:
第壹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 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並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 上奉 (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 故 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 孝 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 年 月 日叩化(農歷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不寫的,在地上畫個圈,把紙放在圈內燒掉去世的親人就能收到。天地間自有神明,不是自己的後人送的不會亂拿。如果不畫圈去世的親人就不壹定能收到,意思就是燒給遊魂野鬼的,行的善事。還有壹種不寫的,在燒紙的時候口中念念有詞,說明下燒給誰的。
七月半燒包封面格式
1、右上角: “中元寄錢”,講的是燒包袱寄錢的原由、時間。人剛死,燒包袱過去,謂伴棺寄錢;正月初壹、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燒包袱過去,分別為“元旦寄錢”、“端陽寄錢”、“中元寄錢”、“中秋寄錢”。
2、中間行: 包袱的主體部分,註明收錢人的稱謂、姓名。“故”,死也。“顯考”、“顯妣”是父親、母親的敬稱,至於父母是否“顯”過,並不重要。如果是孫輩給祖輩燒包袱寄錢,則要寫“顯祖考”、“顯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諱”要朝右挪半個字,上輩人的名字,是不能隨便說隨便寫的。男的接著寫名諱。女的寫姓氏即可,不寫名字。我的祖母那壹輩女人也沒有學名,只有小名。而母親的小名,子女並不壹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壹次的敬稱。無論死者生前是何身份,壹律“大人”、“孺人”稱呼,這是公平的。
“魂下受用”,讓人看到晚輩跪在逝者魂靈前,雙手捧錢高舉過頭頂,孝順地呈上。
3、左邊行: 落款看似後人名字的羅列,其實並不簡單。男人的配偶只能寫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寫姓氏。未出嫁的女兒、孫女可以寫名字,但出嫁後成了別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寫了。為了簡單還可以率孫、曾孫、玄孫。
4、特殊的包袱:伴隨郵給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時,人們還會寫上壹兩個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間寫“地盤業主孤魂野鬼”,右側寫“魂下受用”。
七月半燒包封面稱呼
1、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後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系;
2、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系就行;
3、是寫姓名和性別,並且姓和名是分開的,如男先人寫“某公某某”(前壹“某”為姓,“公”為性別,後二“某某”為名),女先人寫“某母某氏”(前“某”為夫家之姓,後“某”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們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外家之姓稱某氏);
4、在先人的性別之後把男先人稱老大人把女先人稱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後寫“名下”即可。“收用”這裏,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這個不用管。
5、在“孝”字之後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系(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壹樣是比較復雜,不同關系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