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研究 美食 的朋友都知道,我們有引以為豪的八大菜系,其位列榜首的就是魯菜。魯菜是八大菜系中 唯壹的自發型菜系 ,也是 歷史 最悠久、技法最豐富、最見功力的壹個菜系。魯菜的發源地有膠東菜和孔府菜的說法,但是還有壹種說法,真正能代表魯菜的還是 淄博的博山菜 。魯菜做法嚴謹, 尤其體現在火候和刀工上 ,特別是以前的魯菜館。 80年代影像記錄,魯菜老字號飯莊豐澤園,再現廚師壹流刀工。
豐澤園飯莊雖然坐落於北京,但卻是 正宗的老字號魯菜館 ,經營的都是正宗山東菜,其中很多位主廚都是名廚。在上世紀80年代,豐澤園的廚師就已經很多了,當年的廚師和現在的不壹樣, 都是由老壹輩的廚師心口相傳帶出來的 ,沒有幾年的鍛煉是不能獨立上竈臺的。很多廚師僅僅是磨練刀工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魯菜的口味偏於鹹鮮,“鹹”主要以醬油和黃醬提味,“鮮”則是來自於 魯菜特有的“吊湯”工藝 ,即用老湯進壹步提煉出來的高湯。每壹道菜所用的食材種類雖然不復雜,但是要求新鮮地道,這也是魯菜的特點之壹。比如下面的這道 “芫爆魷魚卷” ,主食材就是魷魚和芫荽,輔食材就是簡單的蔥姜蒜。芫荽是北方的叫法,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香菜。
魷魚幹泡發好之後,就要開始切花了, 這也是考驗刀工的時候 。這道菜叫做“芫爆魷魚卷”,所用到的技法就是“爆炒”的技法。魯菜的爆炒,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高溫烹制,壹般都是在幾十秒內出菜。 魷魚切花,就是為了使魷魚更容易受熱從而快速出菜。 在這段影像中,豐澤園的老廚師親自操刀,先是在魷魚的表面按照壹個方向斜刀切,每壹刀之間的距離要求必須十分均勻,然後改刀九十度從另壹個方向切,非常考驗刀工和耐心。切完的魷魚花,形狀上非常好看。
魷魚切花之後,要切成大小均勻的魷魚塊,然後就要開始操作另壹種主食材,那就是芫荽了。洗凈的芫荽晾幹後,要求整齊歸壹,均勻地碼放在菜板上,要求 從根部開始切三刀,講究的是“三刀三段” ,主要取其莖部,剩下的芫荽葉不適合炒制,放於壹旁用來給別的菜做調味用。
蔥姜蒜三種材料的切法也是有講究的, 蔥要從中間切開,然後斜刀45度切成蔥花,姜要切成細絲,蒜則是切片 。切好的芫荽以及蔥姜蒜放入壹個小盆中,然後要在其中加入調味料。這些調味料分別是鹽、料酒、醋、姜汁和胡椒粉。這就是魯菜中最奇妙的地方,雖然已經有姜絲了,還是要加壹點姜汁。
魷魚花快速焯水,然後還要過油,這個過程要求的就是時間要短,速度要快,焯水在10秒以內,而過油則是要求 下鍋之後立即起鍋 。魷魚的這兩道工序,其實是為了進壹步使食材受熱,便於爆炒從而快速出鍋。
熱鍋涼油,鍋中淋入香油,這也是這道菜的特點,這裏用的油是香油。然後將過完油的魷魚花入鍋,煸炒兩下後將準備好的芫荽以及蔥姜蒜倒入鍋中,快速爆炒。食材瞬間收到加熱,鍋氣很足,鍋沿的油在爆炒時遇明火而著。 整個爆炒過程壹氣呵成,時間控制在10秒以內。
經過前期 對食材在刀工上的精細加工 ,以及爆炒後的迅速出鍋,壹道爽滑脆嫩、鹹香可口的“芫爆魷魚卷”即可盛盤上桌了。這道菜雖說是經典魯菜菜品,但是只要掌握好刀工,我們在家裏也可以做出壹道美味的家常菜。其實很多經典魯菜的老式做法,只要掌握好刀工以及火候,操作起來也不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