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槍烏賊(管魷目槍烏賊科動物)詳細資料大全

槍烏賊(管魷目槍烏賊科動物)詳細資料大全

槍烏賊,魷魚,又稱句公、柔魚或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身體細長,呈長錐形,有十幾只觸腕,其中兩只較長。觸腕前端有吸盤,吸盤內有角質齒環,捕食食物時用觸腕纏住將其吞食。喜群聚,尤其在春夏季交配產卵期。魷魚在中國唐代始見記述。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槍烏賊 拉丁學名 :Loligo chinensis(Gray, 1849) 別稱 :魷魚,句公,柔魚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頭足綱 Cephalopoda 亞綱 :鞘亞綱 Coleoidea 目 :管魷目 Teuthida 科 :槍烏賊科 屬 :槍烏賊屬 種 :槍烏賊種 分布區域 :泰國、中國、菲律賓 總目 :十腕總目Decapodiformes 英文名 :squid 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漁業資源,營養價值,捕獲案例, 形態特征 槍烏賊目(Teuthoidea)多種海生10腕頭足類軟體動物的統稱。中國出產的魷魚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日本等國出產的不同,在分類學上叫做槍烏賊。它的頭和軀幹都很狹長,尤其是軀幹部末端很尖,形狀很象標槍的槍頭,而且在海裏行動非常迅速,所以叫槍烏賊。遊泳迅速,亦可在海洋中漂浮。長約1.5公分~20公尺(0.75吋~65呎,包括觸手)以上。體軀橢圓形,頸短,頭部與軀幹相連。有二腕延伸為細長的觸手,尖端有4行吸盤,內有角質環。體表為堅韌而柔軟的外套膜,內埋有骨質內殼,眼幾乎與人眼壹樣復雜,位於頭部兩側。多數把卵產於漂浮的水草上,有些則產於海底;孵出的幼體有些與成體相似,有的要經過浮遊幼體階段。槍烏賊在海洋中為數眾多,是多數動物包括抹香鯨、硬骨魚類以及人類的食品。部分槍烏賊具多數發光器,可能用於招呼同類或吸引獵物。 特征體由頭部、足部、胴部和內殼組成。頭部兩側的眼徑略小,眼眶外有膜。頭前和口周具腕10只:其中4對腕甚短,腕上具2行吸盤,左側第4腕莖化,部分吸盤變形為2行突起,司傳遞精莢至雌體的功能;1對腕甚長,稱觸腕或攫腕,有穗狀柄,觸腕穗上有吸盤4行。胴部圓錐形,肉鰭分列於胴部兩側中後部,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少數種類的肉鰭包被胴部全緣,胴部腹面具漏鬥。內殼薄,不發達,角質,披針葉形,包埋於外套膜內。少數種類具發光器,位於外套腔內直腸兩側。具墨噴,囊墨能力較弱。 生活習性 槍烏賊是淺海性種類,主要生活於大陸架以內,但在水深150~200米左右的陸架邊緣也有密集群體。白天多活動於中下層,夜間常上升至中上層,垂直移動的範圍從表層至百余米。體呈流線型,相對長度大,阻力小,加上端鰭的輔助推動作用,為頭足類中遊速最快的類型之壹。但因其運動方式靠漏鬥噴水推進,在遊行中也常受風、流的影響。槍烏賊是兇猛的肉食性動物,食物大多為小公魚、沙丁魚、鲹和燐蝦等小型中上層種類,也大量捕食其同類。槍烏賊本身又是鮪魚、鮐、帶魚和海鳥的重要食餌。 分布範圍 槍烏賊分布於南北緯40°之間的熱帶和溫帶海域,世界主要槍烏賊漁場在中國南海北部、暹羅灣、日本九州、菲律賓群島中部、西歐西部和美國東部、西部海域。漁場多位於島礁周圍,水清流緩、鹽度較高、底質粗硬、海底凹窩、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匯處。 繁殖方式 槍烏賊生活在離岸不太遠的海區。每到春季產卵時,成群的槍烏賊遊到近岸產卵。卵都包被在壹個棒狀的、透明膠質鞘內。常有很多棒狀卵鞘基部聯在壹起,附著在巖石或其他物體上,形狀好像壹朵白色的花,非常好看。 槍烏賊的生殖洄遊明顯受溫度影響。產卵集群的表層水溫,日本槍烏賊約為13~16℃,中國槍烏賊約為22~24℃。種內壹般分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 3個繁殖群,各群的生活習性有所不同。卵分批成熟和產出。卵包被在膠質透明的棒形卵鞘中,每個卵鞘中包卵幾個至幾百個,個體產卵量幾百個至幾萬個;許多卵鞘常集聚壹起,頗似長形的花瓣。卵群多散布於海底,或附於其他物體之上。 孵化期因種類而異,如萊氏擬烏賊約需1個月,而中國槍烏賊僅需8~16天左右,水溫對孵化時間早遲有較大的影響。孵化率甚高,壹般可達70~80%。孵出的稚仔與親體的形態相近,能憑借漏鬥的噴射在水層中前後左右地遊動,並能攫取食物。幼體生長很快,半年左右即可長至接近親體的胴長,翌年性腺完全成熟,又回歸至其出生的海域交配、產卵。親體在繁殖後相繼死去,壽命大都為1年。 性腺成熟度:劍尖槍烏賊從幼體至性腺成熟,乃至生殖過後的親體均有出現;雌體性腺成熟度從Ⅰ~Ⅵ期均有。各月性比和雌性性腺成熟度:3~11月均有性成熟的個體出現,3~5月已有少量個體達到性成熟並產卵繁殖。6~10月間,以Ⅲ期居多,占這5個月個體總數的32.77%;其次為Ⅰ期幼體,占27.7%;再次為Ⅳ期和Ⅱ期,分別占18.2%和15.5%,V期占4.61%。表明6~10月是劍尖槍烏賊的生殖期,生殖高峰期為8~9月,Ⅵ期各月比例均很小,11個月平均僅為1.56%,這反映了劍尖槍烏賊產卵後親體死亡的特性。 亞種分化 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Mollusca)頭足綱 (Cephalopoda)槍形目(Teuthoidea)槍烏賊科(Loliginidae)的統稱。又稱魷魚、筆管,古稱鎖管、柔魚。槍烏賊科 *** 包括約50種,其中已成為捕撈對象的約16種,如中國槍烏賊(Loligo chinensis)、日本槍烏賊(L.japonica)、劍尖槍烏賊(L.edulis)、福氏槍烏賊(L.forbesi)、皮氏槍烏賊(L.pealei) 、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等。最大長可達550毫米,最大體重可達5.6千克。 漁業資源 生產世界槍烏賊的主要捕撈國為泰國、中國、菲律賓和越南,其總漁獲量約占世界槍烏賊科總漁獲量的60%,最重要的捕撈對象為中國槍烏賊。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也大量捕撈槍烏賊。拖網、圍網、定置網等是主要漁具。保護槍烏賊卵子是增殖資源的重要措施。此外槍烏賊也是放流增殖的理想對象。 除了烏賊以外,海洋裏還生活著很多頭足類動物,它們也都是遊得很快的種類其中槍烏賊(魷魚)最有名。它們的肉比烏賊味美,所以世界各國對它們的捕撈也都非常註意。 營養價值 魷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富含蛋白質、鈣、牛磺酸、磷、維生素B1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且含量極高。此外,脂肪含量極低。膽固醇含量較高。每100克槍烏賊鮮肉含蛋白質約15克,維生素A的含量為230國際單位,約為烏賊的2倍。魷魚幹是中國槍烏賊的淡幹品。 雖然是美味,但是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就應慎食。魷魚性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也應少吃。魷魚是發物,患有濕疹、蕁麻疹等疾病的人忌食。 魷魚幹 魷魚幹是由新鮮的海生魷魚和槍烏賊幹制而成的,它口感鮮嫩嫩,營養豐富,被譽為海味珍品。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古書中就記載“柔魚與烏賊相似,但無骨爾,越人重之”。據測定,魷魚幹的可食部分達95%,比同類魚產品墨魚幹多13%;蛋白質含量每百克達65.9%,比墨魚幹多27.8克;含熱量316千卡,比墨魚幹高42千卡;魷魚幹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是我國出口的大宗海產品之壹,遠銷日本、東歐、非洲等地。, 捕獲案例 2013年,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科考組在南極洲羅斯海抓捕到了壹只巨型烏賊,它重達350公斤,身長3.5米。2014年9月16日,該大學對這只巨型烏賊做了屍體解剖,發現這只烏賊體內竟有3顆心臟。 據奧克蘭大學的研究員伯斯塔德稱,這是壹只雌性烏賊,它的眼睛晶瑩透亮,直徑有35英寸,八爪長度超過壹米。伯斯塔德表示,這個生物十分巨大,而且非常美麗。他指出,這幾乎是他的研究隊伍第壹次看到如此奇特並完整的烏賊標本。 這只巨型烏賊在去年被捕撈上來後,壹直被放置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為其設定的冷藏室內。來自180多個國家的14余萬網民觀看了解剖這只巨型烏賊的視頻直播。而它是至今在南極洲被發現的第二只巨型烏賊,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