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優秀員工的故事1
楊世珍同誌目前是南崗店的理貨員,主要負責店裏的蔬果區。她勤奮認真,是南崗店公認的標桿。
在她工作的果蔬區,因為蔬菜早上送得比較早,楊世珍同誌每天都早早來到店裏,馬不停蹄地開始壹天的工作,挑菜、上菜、排面。她每天重復這項工作,但她很喜歡。她說,如果商店早點開門,顧客可以買到更新鮮的蔬菜。
工作時,楊世貞隨身帶著壹個筆記本。每種蔬菜的價格,采購蔬菜的季節,蔬菜的存放方法,都記錄在本子上,所以她對蔬菜的價格了如指掌。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她的蔬菜儲存方法發揮了作用。帶葉子的蔬菜和豆制品不能長時間放在面條上,否則會變質,影響銷售。她經常把這些易腐食品放在冰箱裏,及時出售,控制了商品的損耗,保證了顧客購買的蔬菜新鮮。
楊士珍同誌在工作中,總是努力完成交給她的任務,以身作則,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她始終以“客戶永遠第壹”為工作準則,真正把客戶當親人,把華雲當家。她下班後經常去附近的餐廳,附近餐廳的菜基本都是南崗店的。常客們對楊世珍的評價壹直很高,因為她總是把顧客的需求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老人。她特別照顧他們。如果她給老人買的東西太多,她就把它們撿起來送回家。即使她工作忙,沒時間送,楊世貞也會告訴他們要多加小心。
楊世珍和店裏的員工相處得很好。店裏有員工在家需要代班。她總是第壹個站出來,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楊世貞不愧是南港店的標桿!
超市優秀員工的故事2
壹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壹個人發出的光芒更是有限的。人的壹生的價值在於他自己的事業和追求中散發出多少光和熱。它是壹種魄力和勇氣,壹種堅持和真誠,壹種意誌和信念,壹種靈活和力量。順天府超市華苑店生鮮區員工宋友琴同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承諾,親身詮釋了人生的價值。
“叫我辛苦,沒問題。”
這是宋友琴經常對順天府超市保靖店食品區主管和華苑店生鮮區主管說的壹句話。宋友琴,37歲,2006年6月5438-10月在順天府超市保靖店食品科招聘店員。進入公司壹年多來,宋友琴在崗位上努力、認真、踏實。她從來沒有說過壹句苦或者累的話,她總是主動去做大家的工作。宋有琴雖然不大,但她肯努力。
2006年中秋節,保靖縣毛溝冶煉廠訂購了幾斤綠豆和幾斤白糖,食品區主管組織食品區幾名員工重新包裝。壹袋白糖和壹袋綠豆重達100公斤,搬運、重新包裝、上車都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不到幾個包就收拾好了,有的同誌抱怨,開小差。宋友琴配合黨監,緊緊握住。宋友琴的雙手被鮮血浸透,當所有的行囊都裝進車裏時,她累得渾身酸疼,骨頭都散了。但她笑著說:妳能按時交差,值了!每次主管沒到長沙,宋友琴都主動幫忙清貨。有幾次她下班,都是六點多了。她不厭其煩地將貨物運到展區進行展示。她主動替別人代班,毫無怨言。2007年9月8日,她每天早上六點多,晚上五點多才離開。有時候她七八點就去店裏看銷售情況。有時候她會半夜出去幫買家逛街。生鮮區員工嚴感慨道:“小宋,妳太厲害了。妳壹點都不覺得累嗎?”宋友琴回答:“我是老員工。幹多了也沒什麽,累了也沒什麽。”
“哪個棚瓜吃,哪個棚瓜吃”
宋有琴有壹句口頭禪: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宋友琴是壹名普通員工,但她總想在平凡的身份中有所作為。平凡的她,時刻關註著公司的運營和發展。只要是超市的需要,她總是主動站出來。
2007年9月初,順天府超市華苑店籌備期間,有大量從吉首、懷化、長沙等地過來的貨物,華苑店接待人員不足,無法應對,每天需要加班加點。宋友琴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籌備組。華遠店開業不久,人員不穩定。此外,生鮮區的員工每天必須比其他區域的員工更早上班,並且必須在早上6: 00之前到達。相比之下,這很難。很少有人想進入新鮮食品領域。有壹段時間,進入生鮮區的人紛紛辭職。當時生鮮區就癱瘓了。姚董事長找到宋友琴,告訴她想調她去支持華遠店。宋友琴爽快地答應了,並表示壹定會幫助鮮兒。可以說,生鮮區的穩定運營離不開宋友琴的努力。或許,我們都不知道宋有琴的家庭情況。那時候,她在華源店工作很不容易。丈夫龔永平外出打工多年,壹年才回來壹次。她家有兩位老人:壹位74歲的婆婆和她97歲患病多年的丈夫的姑姑。兩個兒子,壹個17歲,上二年級,壹個6歲,在保靖小學上壹年級。她家梅花龔家灣離動遷步行40多分鐘。我兒子的上學,他生病的老阿姨和雜務都由她74歲的婆婆照顧。宋友琴為了大家,為了超市的需要,不惜放棄家庭。就像她說的,吃這個棚瓜對這個棚瓜有好處。
作為壹名普通員工,宋友琴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她特別關註超市的運營。她曾說,把超市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激活超市的運營,是每個員工的責任和義務。她不僅積極幫助超市給區域主管提建議,還經常給同事提合理化建議。賣不出去的青椒,再也賣不出去了。可惜超市還是像以前壹樣丟了。她向主管建議:煮辣椒。辣椒投放市場以來壹直暢銷,給超市增加了品種,增加了效益。有壹次,她看到豬肝快要變質了,沒人管。她建議降低豬肝價格,提高暢銷商品價格,但不能高於市場價。這種“壹減壹補”的營銷方式,讓滯銷的豬肝變成了暢銷,維持了其他暢銷產品繼續暢銷,商品利潤增加了。她還向生鮮區的買手建議:多采購品種,適量采購,時刻關註銷量。根據銷量的逐漸增加,暢銷商品不可能缺貨。按照她的建議,最暢銷的米線從原來的5斤漲到了40斤。她還向同事建議,每個崗位的員工壹定要註意正確的操作和展示方法。比如如何切肉,裏脊,整理好,保證超市盈利。她有許多合理化建議。據不完全統計,合理化建議不下50條,采納率超過70%。有時候在宿舍,她經常和主管、采購員討論業務、營銷、效率。宋友琴這個弱女子,把自己的心和身體都綁在了超市的經營上。即使主管沒到,她也主動承擔起主管的責任,妥善處理事情。保靖店店長方曾這樣感慨:“宋友琴調走,我少了壹條得力的臂膀。”華源店生鮮區羅主任也自豪地說:“有宋有琴在,我的工作好輕松!”
宋友琴最信奉的是,沒有挑剔的顧客,只有挑剔的服務質量。有壹點是絕對正確的:客戶是來和妳交易,給妳送錢的。我們不能冒犯他或她,但我們必須為他或她服務好。宋有勤很清楚自己的路。我們捕捉到了壹條信息;2007年聖誕促銷期間,有壹天,豬腳火鍋在等價,由於電子秤故障,價格沒有降下來。客戶看了海報上的價格,與實際不符。顧客憤怒地沖到生鮮區大吵大鬧。宋友琴過去勸說解釋,客戶卻氣憤地辱罵宋友琴,還有大量難聽的話和臟話。宋友琴總是輕聲細語,她反復真誠地對客戶說:“我!這位顧客終於被她的真誠打動了。事後有人問宋友琴:“跟妳沒關系,是被虐了。有意義嗎?“如果是別人,妳得給那個人壹個教訓。”宋友琴說:“只有服務態度好,才能留住更多的顧客,超市的生意才會更好。我們受委屈也沒關系。”多麽簡單的語言,多麽簡單的心啊!
“作為老員工,開好頭,做好新員工的思想工作是我的工作。”
對於新員工,宋友琴總是耐心地教陳列法、稱重法、包裝法,教如何陳列包裝得最漂亮,以引起顧客的購買欲。教怎麽稱重才不會出錯,這樣超市才不會吃虧。有個員工在生鮮區幹得不錯。有壹段時間,她猶豫不決,想辭去工作。宋友琴找到她,努力給她做思想工作,幫她分析人生價值,家庭定位,未來前景。這名員工決定留下來。生鮮區員工龍林英真誠地對宋友琴說:“妳很好,我們不開心,妳能讓我們開心,工作愉快。”
“我有兩個負罪感:壹個是為了家人,壹個是因為沒有在超市做出任何貢獻。”
宋友琴說的很對。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很少和兒子在壹起。她幾天只回去壹個晚上,兒子們也沒時間幫著寫作業。甚至他們的兒子自己洗衣服,6歲的孩子自己做飯。有時候學校要收費,宋友琴晚上總會約老師出來。老師曾開玩笑說:“要等到晚上才給孩子發生活費。妳像個強盜。”“我只能晚上來。我在超市愛不釋手。”兒子在學校發高燒好幾次,都是老師親自送到她家的。為了工作和超市,她只能把孩子托付給老師。她對她的兒子感到內疚。宋友琴說:她覺得更對不起家裏的兩位老人。她真的為他們難過。生病的老阿姨因為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但是鄰居看到了,主動扶她起來。我的老阿姨壹直大小便失禁。我老阿姨比較大,74的婆婆照顧她真的很辛苦,還要兼顧家務和孩子。宋友琴確實需要請幾天假在家照顧。但是,宋友琴每天下班後只是回去照顧。她不想請幾天假,因為怕離開超市會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她告訴她已婚孩子的姑姑多去拜訪她的家人,幫忙做飯。宋有琴很愛兩位老人,對他們也很孝順。每次回去,她都要給父母買吃的和穿的。成家以來,她從來沒有和兩位老人吵過架,從來沒有板著臉和他們大聲說話,總是面帶微笑,輕言細語。婆婆生病什麽的,她只告訴媳婦。她家相處的很好,婆婆也很支持她的工作。為了超市和工作,宋友琴沒有完全盡到壹個兒媳婦的責任,但她的犧牲精神迎合了中國五千年來傳承的“義、忠、德”的祖訓和美德。
宋友琴是壹面旗幟。她用自己的行動鍛造了這面旗幟,用自己的堅韌豎起了這面旗幟,用自己的努力染紅了這面旗幟,用自己的承諾揮舞著這面旗幟。我力量很大,所以我發光。是她,宋友琴,給了這面旗幟最好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