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小麥長勢不佳,核心主產區河南將再次迎來強降水。

冬小麥長勢不佳,核心主產區河南將再次迎來強降水。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整體上漲,糧食的供應再次成為市場收藏的焦點,尤其是小麥今年的最高價格壹度逼近1.8元的歷史天價。

在此,我們收集相關信息並進行整理,以期給市場終端消費者帶來最客觀的評價。

首先,我們來看看目前的小麥價格。

從市場走勢來看,再過1個月,國內新麥將大規模上市。因此,小麥價格在近日大漲後有所回落,主產區面粉企業主流收購價格集中在1.6-1.66元/公斤之間,仍處於歷史高位。

其次,我們來看看即將上市的冬小麥的長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消息,目前冬小麥長勢未達到去年和前年同期水平,主要是去年我國北方小麥核心產區因暴雨導致大面積晚播。

從最新氣象條件來看,河南作為我國小麥主產區之壹,預計近兩天部分地區自南向北將出現壹波強降水。目前,當地氣象部門已處於應急響應狀態。

接下來重點簡單描述壹下中國糧食市場的整體情況。

產量方面,中國糧食總產量壹直保持在6億多噸的規模,比本世紀初增長近60%。主要增加的是小麥、玉米和水稻的產量。

其中玉米產量最高,每年約2.5億噸,占糧食總產量的近40%,其次是水稻和小麥。相對而言,在三大糧食產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國高粱、大麥等其他雜糧的種植並沒有增加那麽多,有些品種甚至出現了下降趨勢。

換句話說,我們的糧食種植以三大糧為主,這也是糧油日常工作中中國農業問題的壹個概況:多樣性被抑制。

當然,我們選擇三大糧食品種作為核心糧食作物是有歷史和現實原因的。

其中,小麥和玉米是我國的傳統主食品種,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消費習慣,而玉米在三大谷物中產量最高。在缺糧時期是很好的救命糧,在供應充足時期是非常好的飼料糧。特別是在現代工業中,玉米深加工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成為重要的工業和能源原料。

因此,雖然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每年糧食進口量達到65438+億噸以上,但其中70%以上是飼料糧,小麥和大米雖然每年都有壹定的進口量,但只是對國內供給結構的補充。

據我們初步統計,如果現在不進口糧食,可能會對工業和養殖業造成沖擊,使人們對肉、蛋、奶的消費無法得到有效滿足,但小麥和大米的供應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尤其是大米,每年都會有大量剩余。

所以我們壹貫廣播裏說的糧食供應問題,確切的說是涉及到肉蛋奶的供應和消費,與基本溫飽無關。

接下來簡單說壹下中國糧食供給的可持續性。

總的來說,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吃飽,而是吃好。

近年來,雖然我國糧食供應充足,從未出現大的供應短缺問題,但另壹方面,我們也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局面,即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面臨風險。

核心問題是,在目前的生產方式下,中國糧食單產繼續提高的空間越來越小。

90年代以前,黃淮地區小麥產量大多維持在600-800斤。此後,隨著育種、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該地區小麥產量連續多年在1000公斤以上,面臨新的增產瓶頸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以前不是說我們的糧食自給自足嗎?為什麽要增加糧食產量?其實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吃飽,而是吃好。”有了更多的食物,才能開發出溫飽之外的對高品質食物的需求。

而且,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不僅僅是提高糧食總產量那麽簡單。

客觀數據顯示,中國人口世界第壹,但耕地面積只占世界的7%。這壹客觀事實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來,在傳統模式提高糧食產量的背景下,我國耕地生態環境面臨巨大考驗。壹方面水資源緊張,另壹方面部分耕地重金屬超標,影響糧食質量。

因此,近年來,國家壹直希望對耕地資源進行生態修復,包括退耕還林和部分地區的休耕輪作。

但是,正如大家今年所看到的,我們的糧食供應問題仍然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風險。

在之前的內容報道中,我們確實看到很多農民朋友對進口糧食不了解。其實換個角度,我們會更清楚相關方面的監管意圖:

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糧食總需求將保持上升趨勢。如果不通過提高糧食價格來進口和促進國內生產,那麽最嚴重的後果將是耕地生態的徹底崩潰。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國外媒體壹直在指責中國囤積糧食,大量進口糧食,用壹些言論破壞我們的糧食進口環境,但是從我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如何更好的維持壹個寬松的國際貿易環境,均衡穩定的從國際市場購買我們需要的糧食,也是維持中國糧食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當然,作為中國碗中糧,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保證核心主糧的絕對自給,協調進口糧食對國內糧食的沖擊,穩定國內農民的糧食生產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