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清明艾灸怎麽做 教妳三種灸法

清明艾灸怎麽做 教妳三種灸法

 “ 清明 時節雨紛紛”,在天氣回暖卻冷熱交替、雨水增多而濕氣漸起的清明節氣,通過艾灸來散寒祛濕是壹種不錯的調理方式。那麽就讓 老黃歷 教妳,清明艾灸該怎麽做,幾種常見的灸法供妳參考,但需要註意的是,在進行艾灸之前需要獲得專業中醫師的認可,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清明時節艾灸,有助於散寒祛濕、通經活絡、行氣活血,達到防病保健的效果。通常情況下,清明艾灸常用的經脈是任督二脈,常選取督脈上的大椎穴、命門穴,通壹身之陽氣;任脈上常選用神闕穴、關元穴,補人體元氣。選用下肢足三裏,補養脾胃之氣。

 “頭面合谷收”常灸合谷穴,可祛風散寒,治療頭面部疾病,配合灸膈腧、血海穴,則可預防感冒、皮膚病。操作溫和灸時,點燃艾條,正對著穴位,距離10公分左右。註意別燙傷。每個穴位灸5到10分鐘,宜白天艾灸為好。

 隔姜灸

如果我們的身體很明顯怕冷,則表明身體寒氣重,這時驅寒力度最好的艾灸方式就是隔姜灸。隔姜灸,顧名思義,先鋪壹塊新鮮的生姜在穴位上,然後拿艾條直接對著姜片灸。此時,起散寒作用的不僅僅是艾葉的藥效了,還有生姜溫陽的功效。艾、姜相加,無疑於如虎添翼。

 傳統的隔姜灸是往姜片上放艾柱的。而用艾條直接灸,更便於普通百姓操作,療效也不錯。姜片的厚薄依據穴位來定,約0.2—0.5厘米之間,中間用牙簽穿刺幾個小孔。每個穴位隔姜灸的時間5至10分鐘則可。

 隔鹽灸

如果我們不慎感受風寒濕邪,導致嚴重的腹瀉,這時,較好的選擇就是隔鹽灸了。隔鹽灸,是指用純凈幹燥的食鹽填在肚臍窩(神闕穴),然後上置艾炷施灸。施灸前,要預先在鹽上放壹薄姜片,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肚臍。壹般灸3—9壯。本灸法具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效,用於急病發作。

 督脈灸

現代社會中,脊椎痛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中醫認為,針對脊椎病最適合的艾灸方法莫過於督脈灸。所謂督脈灸,就是在督脈的大椎穴至腰俞穴,敷以打碎的生姜泥,接著再鋪上艾絨,狀如壹條烏梢蛇伏於脊背。分別點燃蛇頭、身、尾三點,壹次燃盡後成為“壹壯”,連續灸3壯。

 督脈是陽脈之海,總督壹身之陽氣。此法可激發出人體自身的陽氣,又將這種溫熱,通過經絡系統傳遞到全身,恢復人體的自愈力。督脈灸適用於人體缺乏陽氣導致的各類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可同樣適用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例如男性腰痛膝軟、神疲乏力、尿頻尿急等;女性手腳冰涼、痛經、月經不調、內分泌失調等。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督脈灸法操作復雜,可到中醫院找專科醫生來完成。

 溫馨提示

清明之際艾灸應講求陰陽平和,人們應根據自身體質,艾灸時間應控制好。壹般白天艾灸不超半小時為宜。施灸過程中不慎燙傷皮膚,需防止感染,輕者可塗碘伏消毒後,予燙傷膏塗抹,嚴重者則需到醫院就診。

 艾灸保健尤為重要,另外飲食搭配同樣重要。艾灸期間,飲食應清淡,忌大魚大肉、肥膩之品,起居宜早睡早起。節氣註意艾灸、飲食與起居的配合,對身體和精神都是大有益處的。

  各種艾灸操作應避開禁忌部位與禁忌癥患者,並由專業中醫師進行,或在獲得專業中醫師認可後,在醫師指導下正確操作,如艾灸過程中或艾灸後出現不適,請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