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孩子,罵之前給個好理由。
少年犯和弟弟年輕時也有過幸福的時刻。壹家人其樂融融的聚在壹起下棋打牌,父母的家教卻越來越嚴。弟弟提到,有壹次吃飯的時候,他媽媽對“那個人”(哥哥)大發雷霆。那天吃飯吃到壹半,情緒激動的媽媽把報紙攤開,把米飯、蔬菜、味噌湯都倒在上面。男人哭著把報紙上看起來像剩菜的食物吃了。
必要時訓斥孩子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要給孩子超過傷心回憶的極限。對這個家庭來說更糟糕的是讓被罵的孩子壹邊吃著報紙上的食物壹邊哭。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跑回房間哭或者生氣頂嘴就沒事了。不能不聽話父母,只會說對不起聽話的孩子,在父母不講理的時候完全承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長子長女,最容易受父母影響。
而且根據我哥的筆記,父母生氣的時候從來不說原因,只是兇狠的咒罵。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他們可能是希望孩子自發地反思,家長訓斥孩子的方式可能有效地讓孩子聽話,但也給孩子帶來了強烈的焦慮。
很多育兒書都勸大家:罵孩子,罵之前好好解釋原因。......
體罰的可怕副作用
這個家庭也懲罰孩子。雖然沒有辦法斷定有“虐待”這種激烈的日常暴力,但孩子確實有被父親毆打的經歷。母親也會。當孩子不能按照她的想法回答時,被打耳光是常有的事。
體罰是壹種方便的方式。體罰是讓年幼的孩子聽話的有效手段。但我們必須小心,因為有效的藥物通常伴隨著強大的副作用。
首先,體罰的人和被體罰的人之間的關系會變壞。
其次,壹般來說,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聽話。但是壹旦妳習慣了體罰這種強有力的手段,妳就會變得不知道如何使用其他方法。
在嘗試各種教育方法的過程中,父母本可以逐漸成長。只靠體罰,沒有辦法培養教育孩子和溝通的能力。
體罰更可怕的副作用是,即使父母想正確地教給孩子壹些東西,孩子學到的也是“必要時使用暴力也沒關系。”秋葉原事件的受害者年輕人在青春期開始對母親使用暴力。
大多數對家庭使用暴力的青少年小時候都經歷過體罰。
解釋和溝通代替了禁止和懲罰。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在公共場合對罵。
孩子爬得高,家長說:不行!!
孩子上躥下跳,家長說,不行!!
孩子玩火,家長說:不行!!
孩子撕書,家長說,不行!!
最後書被撕了,孩子摔了,火打了,孩子追著妳跑,越跑越快。最後,直到妳抓不住他的時候,妳發現妳喊得越大聲,孩子跑得越遠。其實孩子也不知道妳在吼什麽。孩子聽不懂父母在罵什麽。他只是越來越失控,父母在公眾面前只能越來越瘋狂。
其實,家長應該學會以下幾招:
用“解釋”代替禁止,用“溝通”代替懲罰,當妳想吼孩子的時候,用“為什麽”代替向孩子解釋。
例如:
孩子,登高是危險的;孩子,被火燒傷很疼;兒子,書撕了,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孩子,對父母要有禮貌;兒子,在路上跑會被車撞,可能會丟了性命。
學會和孩子溝通會比大吼大叫更有用。不要過度使用禁止和詛咒的語氣。當孩子不斷聽到大人說這個不允許,那個不允許的時候,就會對壹切都變得“充耳不聞”,讓妳抓狂。
父母不妨“堅定而簡要地”解釋妳為什麽說不,這樣妳就不需要再做壹個瘋狂的父母了。孩子會因為“理解”了妳的意思而改變自己錯誤的行為,心裏會充滿感激。父母會對,孩子會變得溫柔有禮貌。